民生保障更接“地氣” 綠色發展更有“底氣”
摘要:“地熱資源具有清潔環保、可再生、分布范圍廣、蘊藏量豐富等特點,是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的理想替代能源?!标兾魇〉責釁f會副秘書長羅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深層地熱資源已逐漸成為城鎮新建建筑供暖的首選熱源之一,是替代傳統供暖方式的重要方向。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記者 潘曉娟
扎實做好保暖保供工作,關乎廣大市民冷暖,是當前民生保障的“頭號工程”。又是一年的集中供暖季來臨。在陜西西安地鐵16號線沙河灘車輛基地供暖標準化機房里,工程師黨嵬正在仔細查看各種不停閃爍的數據,常年練就的“火眼金睛”使他能夠迅速捕捉到各種設備的運行情況,可發現設備壓力和供暖溫度是否正常等;西咸中核創新園采取的是冷熱雙供的供能方式,兩個供暖季過去了,供熱前猜測的“熱源不穩定”問題一直沒有出現,這讓設備工程師老王感到很欣慰;陜西西咸新區第一小學、西咸新區第一初級中學和灃東新城第七幼兒園,再次迎來了融融暖意,今年3月供暖季結束后的一股“倒春寒”讓人措手不及,但地熱供暖卻主動延長了一周,這讓師生們深受感動。
陜西西咸新區城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傳統的供熱方式不同,西咸新區清潔供熱方式已經逐漸綠色低碳化,地熱供暖占了很大比重。尤其是,西咸新區的地熱能供暖形式不依賴于上游能源,巧妙地避開了矛盾,使得供暖企業不喊虧,當地居民不喊冷,真正實現了兩全其美,民生保障更接“地氣”,綠色發展更有“底氣”。
厚植“綠色基底”,堅守綠色發展道路
在“雙碳”背景下,地熱開發的“西咸模式”逐漸成為各地探索城市能源革新、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借鑒樣本。
“‘雙碳’目標下,中深層地熱能在城市集中供暖中的比重將持續提高,規?;靡矌拥責岙a業發展邁入了快車道。”陜西西咸新區創拓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咸能源公司”)總經理李光宇告訴記者,大力開發利用地熱能是調整能源結構、增加可再生能源供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治污降霾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雙碳”目標的迫切需要。
西咸新區是我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自成立以來在綠色發展方面不斷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為破解城市清潔供熱難題,西咸新區自2013年起開始探索中深層地熱能無干擾清潔供熱技術,2015年以同德佳苑5.6萬平方米為試點,創新實現了西咸新區首個中深層地熱能無干擾清潔供熱項目。經過實踐檢驗,冬季供熱溫度在20℃以上,經濟效益可觀,供熱效果穩定。以西安地鐵16號線沙河灘車輛基地供熱項目為例,總供熱面積約14.75萬平方米,一個供暖季相比燃煤鍋爐供熱,可代替標準煤約2496噸,碳排放減少約6708噸,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排放約38噸。
西咸新區能源金融貿易區發展和經濟運行部副部長陳凱表示,西咸新區有良好的自然底蘊,綠色低碳轉型已經蔚然成風。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西咸能源公司成為創新城市發展、踐行“雙碳”目標的重要載體,也是能源產業市場化競爭、多元化發展的關鍵主體。截至今年6月,該公司已在西咸新區推廣中深層地熱能無干擾清潔供熱供冷約137萬平方米,其中建成投運約38萬平方米,正在建設和儲備項目達99萬平方米。
探索“地熱能+”模式,深耕清潔技術賽道
2022年,西咸新區成為陜西省唯一的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進一步因地制宜探索有利于氣候投融資發展的政策環境,推動形成政府主推、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的綠色低碳發展新局面,深化培育綠色發展的沃土。
作為當地認定的首批氣候友好型企業之一,西咸能源公司嘗到了氣候投融資的甜頭。“通過西咸新區氣候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牽線搭橋,公司申請的7990萬元貸款已經迅速兌現,不僅審批效率更快,而且融資利率低于市場水平。”李光宇頗為興奮地表示,這極大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為企業在能源金融貿易區的綜合能源供應項目(三期)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目前,西咸新區中深層地熱能無干擾清潔供熱產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環境、經濟效益。西咸新區基本形成了以中深層地熱能綜合利用為主,集成應用空氣源、光伏、儲能等多種清潔能源技術的具有西咸新區特色的清潔能源體系。據了解,來自西咸新區的地熱技術已應用在陜西、甘肅、河南、山西、京津冀等傳統供熱區域以及長江流域沿線“冬冷夏熱”地區,反響良好。
應用場景創新,延伸地熱產業鏈
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各地基本建立起完善規范的地熱能開發利用管理流程,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比2020年增加50%,在資源條件好的地區建設一批地熱能發電示范項目,全國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及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力爭比2025年翻一番。
“地熱資源具有清潔環保、可再生、分布范圍廣、蘊藏量豐富等特點,是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的理想替代能源。”陜西省地熱協會副秘書長羅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深層地熱資源已逐漸成為城鎮新建建筑供暖的首選熱源之一,是替代傳統供暖方式的重要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開發利用地熱資源可以緩解能源需求剛性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日益嚴重的矛盾,是實現“雙碳”目標不可或缺的重要實施路徑。
據了解,地熱能已成為構建陜西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支撐。羅星分析說,科技創新將成為引領地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當下還需要不斷通過科技創新,實現地熱開發過程中的“天地結合”“深淺結合”“調蓄結合”“表里結合”,從而為地熱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此外,還需要創新地熱發電、地熱水中氦氣提取、設施農業供暖等地熱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和延伸地熱產業鏈。
責任編輯:潘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