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重慶大足:讓石刻文物“活”起來,讓各地游客“留”下來

2025-03-26 16:07 中國發展網
文化旅游 大足石刻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石窟型景區及文化遺產類景區的特點之一就是不能‘動’。”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必虎,1983年在大學讀書時就來過重慶大足石刻,不久前重訪此地,他發現除了必要的維護修繕之外,大足石刻很好地保持了文物原有的風貌。

在堅守“不變”的同時,吳必虎也強調了“變化”對大足石刻的意義,包括利用人工智能、增強現實等前沿科技,讓文物“動”起來、“活”起來,更鮮活地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在“不變”中求“變”。重慶大足牢記“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護好”的重要要求,擦亮世界文化遺產這塊“金字招牌”,同時不斷挖掘和豐富大足石刻的內涵,力求吸引全國乃至全球的游客在這里放慢腳步、放松心情,延長在大足的駐足時光。

重慶市大足區委書記、區長徐曉勇表示,大足全力推動大足石刻打造世界級旅游景區,做靚眾多如繁星般閃耀的特色景點,全力構建“日月繁星”文旅產品體系,打造“兩天一夜”旅游目的地,聚力建設具有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大足風的國際文旅名城。

微信圖片_20250326133048

大足石刻造像始建于初唐,歷經唐末、五代,興盛于兩宋,余緒綿延至明清,歷時千余載,是中國晚期石窟的代表,也是世界石窟的最后一座豐碑。1999年,大足石刻作為文化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前,游客來到大足,多以規模最為宏大的寶頂山石刻為游覽重心。其實,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所有石刻造像的總稱,迄今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多達75處,造像5萬余尊,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刻最具特色。

2024年,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刻景區在前期試開放基礎上正式對外開放,大足石刻開啟了“五山同開”的新篇章。游客得以一次性領略大足石刻豐富多彩、多元融合的藝術魅力。

此外,大足還在新建寶頂山—北山快速通道,優化旅游環線布局,游客往來兩個景區不再需要繞行城區,得以更加便捷地領略千年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大足致力于讓游客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石刻之美。大足石刻博物館展示了石窟藝術從印度到大足的發展脈絡、大足石刻研究保護歷程、大足石刻申遺之路和千手觀音修復等內容。游客來到這里,置身于世界與中國文化的宏大敘事之中。

微信圖片_20250326133055

面對文旅消費需求的持續升級,大足積極推出兼具地域特色與藝術魅力的文化IP。2024年12月,以大足石刻為藍本創作的舞劇《天下大足》在北京首演,并拉開了全國巡演的序幕。千年石刻在舞臺上重獲新生,以新視角、新形式講述大足故事、重慶故事、中國故事。

浙江旅游科學研究院院長張曉峰對本報記者表示,提升旅游體驗的關鍵在于告別走馬觀花式的方式,增加沉浸式演藝項目不失為良策,優秀的演藝產品可以為旅游業賦能。

讓大足石刻“活”起來,是大足石刻文物保護利用的重要內容。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建有8K球幕影院和4K寬銀幕影院,《大足石刻》這部采取“實景拍攝+CG動畫結合”的8K球幕電影,將現實空間轉化為數字空間,讓游客穿越時空,感受千百年前的大足。2024年,《云游·大足石刻》元宇宙產品正式上線。大足石刻的數字活化工程正逐步將世界文化遺產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現實體驗。

“快速適應、動態調整和持續創新,對文旅產業至關重要。”在由中國旅游報社、大足區人民政府主辦,大地風景文旅集團支持的2025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活動暨大足石刻國際旅行商大會上,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強調了科技手段對文旅產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利用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讓大足石刻的文物與游客產生深度互動,讓旅游體驗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真好的技術,并不是最高的技術,而是最實用的技術。”他提醒。

在巴渝山水間,全長291千米、設計時速350千米的成渝中線鐵路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未來成渝“雙核”將50分鐘通達,大足也將邁入“15分鐘重慶、半小時成都、6小時北上廣深”的新階段。而且,相較現在的大足南站,大足石刻站距離寶頂山石刻景區的距離將大幅縮短。

交通條件的愈加便捷無疑將為大足石刻帶來更多的游客。與此同時,也有旅游從業者擔心,游客到大足石刻會“來去匆匆”。事實上,大足正在精心布局“山水文章”,通過包括石刻在內的更加多元化的旅游產品將游客留下來。

近年來,大足積極推動文旅產業與生態、康養、鄉村振興等領域深度融合。例如,龍水湖度假區正在成為游客新的熱門打卡地,這里湖光山色、島嶼蔥郁,泛舟其上,盡享水天一色的風光。

微信圖片_20250326133101

旅游業內人士認為,大足石刻的資源優勢無需多言,且各種配套已日趨完備。“觀光旅游豐富業態產品,向科技旅游、研學旅游和休閑度假旅游等方向轉型。”張曉峰建議,吸引游客延長停留時間,僅憑景區自身的魅力遠遠不夠,還需要當地旅游基礎設施的全方位提升,諸如建設高星級酒店和休閑度假型酒店、提供個性化的民宿選擇以及高品質餐飲供應。

祥源控股集團文旅運營中心總經理李杰對本報記者表示,旅游業本身就是影響力經濟、眼球經濟,豐富的活動也正在將大足石刻的品牌推廣出去。“實現旅游目的地‘風景’向‘場景’轉變,關鍵在于要把游客的情緒價值激發出來。”他說。

微信圖片_20250317131430

在政策“組合拳”的強力推動下,大足正以前所未有的魅力吸引著國內外游客的目光。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大足區累計接待游客3872萬人次,同比增長10.23%;游客總消費260.6億元,同比增長29.6%;接待境外游客7.05萬人次,同比增長183%;接待過夜游客90.2萬人次,同比增長5.1%。一系列數據證明,大足石刻的文物正在加速“活起來”,故事正在“傳出去”。

責任編輯:崔立勇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