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多措并舉,為水庫安全“系緊安全帶”

2025-04-02 16:56 中國發展網 成靜
水庫安全

摘要:通過強化水庫安全管理,我國水庫安全狀況持續改善,2022年至2024年首次實現連續三年水庫無一垮壩。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成靜

水庫是重要的基礎設施,具有防洪、供水、發電、航運等多種功能,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部副部長王寶恩表示“十四五”以來,累計完成水庫大壩安全鑒定41594座,安排了645座大中型、1.7萬座小型水庫實施除險加固,完成了4086座水庫降等與報廢,實現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閉環管理。2024年,水利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全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施方案(2025-2027年)》,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堅持集中治理與長效機制相結合,計劃三年內對200余座大中型和4800余座小型水庫實施除險加固,為牢牢守住水庫安全底線筑牢堅實支撐。

近日,水利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近年來水庫安全管理有關工作成效。“通過強化水庫安全管理,我國水庫安全狀況持續改善,2022年至2024年首次實現連續三年水庫無一垮壩。” 王寶恩說。

建設監測設施,提升預警能力

水利部運行管理司司長張文潔介紹,實施水庫監測設施建設,是提升水庫雨水情、工情監測預警能力的重要措施,對保障水庫安全運行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水利部強化頂層設計,加強組織領導,扎實推進水庫監測設施建設工作。

一是大規模實施水庫監測設施建設。“十四五”以來,指導各地累計完成5.1萬余座小型水庫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和5.7萬余座雨水情測報設施建設。此外,利用增發國債資金支持各地完成425座大中型水庫安全監測設施建設。

二是強化監測信息應用。水利部建成部級水庫雨水情和大壩安全監測平臺,指導各地積極推進省級水庫安全監測平臺建設,加強水庫監測數據匯集和應用,實時監測感知水庫降雨量、庫水位,以及大壩位移變形、滲流滲壓、應力應變等雨水情、工情要素,為水庫安全運行和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撐。

三是健全水庫監測制度標準體系。2024年水利部印發《水庫大壩安全監測管理辦法》,發布《小型水庫監測技術規范》《土石壩安全監測技術規范》等系列技術標準,完善水庫大壩安全監測“設計-建設-應用-運維”全周期技術標準體系。

“過去,由于缺乏現代化的監測手段,水庫安全管理多依賴人工巡查和經驗判斷,隱患難以及時發現。“十四五”以來,全國水庫安全監測設施全面建設和提檔升級,監測覆蓋率與自動化程度大幅提高,已基本實現從“模糊感知”到“精準掌控”的跨越式轉變,為大壩安全筑起一道數字防線。2024年汛期,新建監測設施提前預警高風險水庫,為人員轉移和險情應急處置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有力支撐水庫安全運行,為億萬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安全守護。” 張文潔說。

加強庫容管理,保障各項功能

張文潔表示,水庫是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行蓄洪水的重要空間。水庫庫容是確保水庫空間完整、功能完好的重要保障,事關工程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針對一些水庫庫區存在邊界不清、監管不嚴、泥沙淤積、非法侵占等薄弱環節,水利部采取了幾項措施。

一是規范水庫庫容管理。水利部印發《關于加強水庫庫容管理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增強風險意識、憂患意識,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及時科學劃定水庫工程管理與保護范圍,明確庫區管控邊界,加強庫容安全管理,嚴格管控庫區利用,依法整治庫區各類違法違規問題。

二是開展水庫庫容曲線復核。水庫庫容曲線是水庫水位與對應庫容的關系曲線,為準確掌握水庫蓄水能力、精準實施防洪興利調度提供重要基礎支撐。水利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開展承擔防洪任務的大中型水庫庫容曲線復核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地各流域機構指導水庫管理單位,抓緊摸排水庫淤積情況,逐庫開展庫容曲線復核,對庫容曲線變化較大的水庫,及時迭代優化水庫調度運用方案和大壩安全管理應急預案。3570座承擔防洪任務的大中型水庫全部完成庫容曲線復核,做到“座座心中有底”,有力支撐汛期水庫防洪調度。

三是推進水庫庫容侵占突出問題排查整治。指導各地對筑壩攔汊、圍(填)庫造地等侵占水庫庫容和分隔庫區水面的行為進行全面排查,逐個水庫建立問題清單、措施清單、責任清單等“三個清單”,逐個問題明確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限,落實清理整治責任主體,邊查邊改、立行立改。通過排查整治,一批長期積累的水庫庫容侵占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水庫庫容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加強防御體系,應對極端天氣

“近年來,我國洪水災害突發性、極端性、反常性越來越明顯。我們牢牢把握應對超標準洪水的主動權,在防汛關鍵時刻充分發揮水庫調蓄洪水的作用,同時確保水庫自身安全度汛,主要得益于不斷完善的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司長姚文廣表示。

一是流域防洪工程體系不斷完善。水利部科學布局水庫等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到目前為止,全國已經建成各類水庫94800多座,面廣量大。水利部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每年按規定對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工程開展汛前監督檢查,重點排查水庫大壩、溢洪道、排洪設施、穿壩建筑物等關鍵部位安全隱患,發現問題迅即督促整改,確保水庫這張“王牌”在關鍵時刻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并且保障水庫安全。

二是雨水情測報能力不斷提升。水利部加快構建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在水庫防洪影響區,統籌推進水利測雨雷達組網建設、雨量站布設加密、水文站網布局優化、水文測站測驗設備和測驗方法現代化改造等,提升大洪水和超標準洪水監測能力,提高極端條件下測驗和通訊保障能力。不斷完善基于“云中雨”“落地雨”“河中水”的降雨預報和水文水動力學模型,實現延長洪水預見期和提高洪水預報精度的有效統一,為水庫發揮攔洪削峰錯峰作用和水庫防御超標準洪水確保安全預留足夠的時間、空間。

三是防御工作體系不斷健全。水利部加快完善責任落實、決策支持、調度指揮“三位一體”的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將水庫作為重要方面納入其中一體推進。每座水庫都有責任人,并對責任人加強業務培訓,讓責任人明責、守責、盡責。通過數字孿生平臺對洪水風險和水庫調度進行推演,優化水庫調度運用方案。各級水利部門嚴格按照管理權限開展水庫防洪決策制定、防洪指令發布、防洪指令執行等工作程序,確保水庫防御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責任編輯:成靜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