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清水永續 歲月留香——探訪東深供水工程起源地

2025-04-09 21:53 中國發展網 李曉芳
東深工程

摘要:1965年,東深供水工程全面通水。60年來,東江水從東深供水工程取水口——東莞市橋頭鎮一路奔流,源源不斷注入香港供水系統。

李曉芳 中國發展網記者 成 靜

香港與廣東東莞,相隔一百多公里。有人說,香港是因轉運東莞及周邊地區的莞香而得名,也有人說,許多香港人的“根”在東莞。

一百公里割不斷的情愫。1965年,東深供水工程全面通水。60年來,東江水從東深供水工程取水口——東莞市橋頭鎮一路奔流,源源不斷注入香港供水系統。

開山劈嶺解水荒

東莞市橋頭抽水站是東深供水工程最早的起點,年過八旬的橋頭鎮居民莫康平曾在這里參與工程建設,這是他一輩子的驕傲。時間回到1963年,香港遭遇罕見大旱,嚴重缺水,全港350萬市民的生活陷入困境。“我的姑姐、舅舅、表弟、表哥都在香港,同胞們沒水喝,我很心急!”莫康平時刻關注著香港親人的情況。

黨中央、國務院心系香港同胞飲水之苦,1963年底,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興建東深供水工程,1964年2月20日,工程全線開工,需興建8個電力抽水站,將東江水提升,接入香港木湖抽水站。在那個缺機械、少技術的年代,面對工程時間緊迫、施工面大、技術要求高的難題,建設者們只能通過人工開挖、肩挑背扛等方式,開山劈嶺、鑿洞架橋、修堤筑壩。

得知工程開工,莫康平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希望早日幫助香港同胞渡過難關。他依然清晰地記得,雖然當時施工現場技術條件落后,但是大家不畏艱辛、干勁十足。“首期工程都是靠我們的雙手,憑著一把鋤頭挖土、一擔簸箕挑泥,大家日以繼夜、連續奮戰,沒有人去計較做工的報酬。”

據統計,從1964年2月動工到1965年3月建成通水,東莞出動1萬多人參與東深供水工程建設。“東深供水首期工程之所以能夠在短短1年內順利建成,離不開東莞的無私奉獻。工程沿線百姓舍棄家園、主動搬遷,廣大群眾不計報酬、奮戰一線,東莞各級政府鼎力支持、大力協調,為工程順利建成打下了堅實基礎。”廣東省水利廳原負責人動情地說。

“功勛水”重煥光彩

流經東莞48公里的石馬河,曾是東深供水工程的主要輸水渠道。工程建設前,石馬河的自然流向是從南到北注入東江。為了將東江水引入香港,工程建設者在石馬河上建成8個梯級抽水泵站,實現了“要高山低頭,令河水倒流”的豪邁誓言。

2003年,東深改造工程投產后,被當地群眾稱為供港“功勛水”的石馬河恢復為天然河道。然而,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石馬河水質遭到嚴重污染。曾經的“功勛水”淪為了“烏龍江”。

2012年,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做出加強石馬河整治的決議,打響了實施石馬河流域綜合治理的“第一槍”。

“我們改變了河道治理和水環境整治獨立治理的傳統做法,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恢復河道生態系統健康為導向,提出綜合性、因地制宜的綜合治理措施。”東莞市水務局局長陶謹說。

2018年,東莞高規格成立石馬河流域綜合整治現場指揮部,在流域7鎮建立統一高效的作戰指揮體系,暢通執行工作機制;

以“河長制”為抓手,落實各級河長守河有責的水污染防治責任,加快完成河道“清四亂(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和“五清(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違)”專項行動任務;

在流域內落實屬地和業主環境監管責任,全面清理整治和嚴防死守,杜絕散亂污企業回潮反彈。加強環保監管執法和服務,落實企業治污減排;

……

一套組合拳讓石馬河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有序展開。

“河長制”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我們加強河道管理,加大‘清四亂’和‘五清’專項行動力度,全面清理沿河岸外延6米范圍內一切違法搭建、種植、養殖活動。”東莞市水務局河湖長制工作科科長鄭鐵鋼介紹。

進一步壓實鎮村河長責任,發動2萬多人次加入“清四亂”“五清”行動,累計發現的386處問題均完成限時整改;巡河新發現的981處問題均完成整改銷號;29條重點河流已有28條完成兩岸6米范圍內“五清”和“清四亂”專項工作。

“河長負責的河段出現任何問題,河長必須出面協調解決。”東莞市樟木頭鎮水務工程運營中心主任黃培真說,在“清四亂”專項行動中,河長必須做好勸導工作,并且協調多部門幫助居民恢復正常生活。

行政管理和專業治理相輔相成,石馬河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實現了“兩條腿走路”。

2019年1月,中國電建旗下專業化平臺公司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與中南院、水電七局、水電九局、水電十四局、港航公司組成聯合體,成功中標東莞市石馬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治理工程包括干支流河涌107條,流域面積601平方公里。根據考核要求,到2020年6月,要實現石馬河流域107條干支流河涌全面穩定消除黑臭,旗嶺斷面穩定達到Ⅴ類水質目標,其他斷面達到國家、省、市環保部門考核要求。

“2019年是我們治污攻堅的關鍵一年,實現了當年中標、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達標。”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東莞石馬河總包部總經理李彬介紹,我們貫徹中國電建“流域統籌、系統治理”治水思路,緊抓電建治水“六大系統(雨污分流截排管控系統、內外源污染管控系統、工程補水增凈驅動系統、生態美化循環促進系統、河湖防洪防澇與水質提升監測系統、水環境治理信息管理云平臺系統)”指導施工,解決傳統工程設計施工脫節問題,全方位促進工程建設高標準、高效率推進。

分階段開展地下排水管網排查、修復完善管網工程、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實現“污水入廠、雨水入河”;消除河涌內源污染、建設河道緩沖帶,提高流域水環境整體水平;建設石馬河流域一體化管控平臺,實現智能監控與管理、閘站群聯合調度、水環境信息公開;在石馬河上游4個鎮建設防洪工程,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有保障;打造石馬河濱河風光帶,實現生命碧水的溯流新生。

幸福河湖展新顏

經過六年的持續建設與水質運維,石馬河旗嶺國考斷面穩定達標,106條支涌穩定消除黑臭。通過干流河道擴寬、河道清淤、岸線整治等措施,石馬河干流沿岸地區防洪標準顯著提升,極大增強了沿岸居民生產生活的安全保障。在建設過程中,中國電建結合廣東省、東莞市“萬里碧道”建設總要求,因地制宜在沿岸建設了諸多景觀碧道,為市民提供優質的公共休閑空間。

東莞水務人的努力經歷了歲月的考驗,得到了現實的回報。如今的石馬河碧樹倒映、清波微漾,黑天鵝結對造訪、白鷺成群覓食,市民群眾在河邊愜意地散步,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在石馬河畔徐徐展開。昔日的“功勛水”蛻變成了如今的幸福河。

黃昏時分,石馬河畔的竹塘水閘公園,居民劉女士帶著兩個孩子在這里玩耍:“這幾年河里的水變清了,公園也建起來了。小孩有地方可以玩,大人也有地方鍛煉,變化很大。”

為打造人與水互動、人與自然、人與建筑和諧共生的生態水利文化綜合型公園,公園所在的東莞市鳳崗鎮充分發揮河長牽頭統籌、協調督導作用。

“相關河長在規劃設計階段就參與其中,根據責任河道存在的短板以及周邊居民反映的意見,提出針對性修改意見。”鳳崗鎮水務中心副主任何奕鋒介紹。

從竹塘水閘公園一路向北,石馬河流經東莞市清溪鎮長山頭村。三面臨河不僅給村里帶來了“河水清清、綠草悠悠”的美景,也帶來了建設現代化產業園區的發展新機遇。

“石馬河綜合整治后,河水變清了、河岸更美了,全村群眾發展的勁頭更足了。石馬河畔,翠山碧水,自然風光盛美,讓現代化產業園區落戶水到渠成。石馬河是安全河、生命河,更是造福群眾的幸福河!”長山頭村黨總支書記殷勇強感慨萬千。

“東深精神”永相傳

東深供水工程紀念園展館內,被放在“C位”的“時代楷模”榮譽獎牌格外引人注目。2021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時代楷模”稱號。歲月不語,唯石能言。金燦燦的獎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傳承“東深精神”,共護一泓清水。

“這根扁擔有我的歷史,第一個拿來挑泥,第二個拿來挑行李,最重要的一個就是為國家挑重擔,為人民挑重擔,為社會出力。”莫康平表示,如今他已經把這根扁擔作為“傳家寶”,交到了兒子莫劍良手中。

接過這份沉甸甸的“托付”,莫劍良深感使命如磐、責重如山,從2023年開始,他常常深入社區、學校,為廣大群眾講述東深供水工程的故事。在他看來,扁擔不僅承載著汗水辛勞,更承載著人文精神,“傳承‘東深人’的家國情懷以及愛國奉獻的精神,我責無旁貸。”

鐘欽明是東莞老水利人,人稱“明叔”,1954年就投入東莞水利建設中,將自己的奮斗年華奉獻給了東莞水利事業。說到東深供水工程,明叔仍忍不住心中的激動,為能參與到這一偉大工程建設中而自豪。

在東深供水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大型機器要通過,大型運輸車輛要通行,道路建設工程起到了關鍵作用。東莞水利建設力量要做的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明叔說:“東深供水工程經過了東莞的大片山地,我們要從中打通一條道路,就是目前的東深公路。在東深供水工程打通之后,有些過去能夠涉水而行的河道水位上漲,已經不具備通行條件了,因此,我們也要建設橋梁。”

盡管工作生活環境艱苦,但全體東莞水利人都干勁沖天,全力為東深供水工程奉獻力量,做出了重要貢獻。

“東深精神”也激勵著新一代東莞水利人不畏困難,敢于擔當。2019年初,東莞打響了石馬河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成立了石馬河流域綜合整治現場指揮部?,F任東莞市運河治理中心綜合科科長、市水利學會秘書長的趙偉良當年“領命出征”,加入石馬河現場指揮部,深入一線駐點辦公,大力推進各項攻堅任務。決戰督導期間,他日夜兼程,全力沖刺,時刻保持“5+2”“白+黑”戰斗狀態,致力攻破治污瓶頸,為旗嶺國考斷面水質達標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回顧這段治水歷程,趙偉良坦言:“石馬河治理期間,‘東深精神’始終是我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當看到石馬河的水質從渾濁不堪變得清澈見底,旗嶺國考斷面順利達標,我深刻感受到‘東深精神’在新時代治水征程中熠熠生輝。在未來的工作中,我會以‘東深精神’為指引,為守護東莞的綠水青山拼搏奮斗。”

源源東江水,濃濃血脈情。滿載祖國人民深情大愛之水靜靜流淌,不斷續寫著東深供水工程起源地東莞和香港的溫情故事。 

責任編輯:成靜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