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計指數和中國城市生態資產管理指數報告發布
摘要:中國人民大學持續搭建“人大指數”發布平臺,與生態環境學院、商學院合作新發布兩項人大指數,推出具有前沿性、實踐性和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4月22日,“人大指數”2025年4月發布會舉行,先后發布中國會計指數和中國城市生態資產管理指數報告。中國人民大學科研處副處長、期刊管理中心副主任錢明輝表示,中國人民大學持續搭建“人大指數”發布平臺,與生態環境學院、商學院合作新發布兩項人大指數,推出具有前沿性、實踐性和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指數研究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將理論創新與實踐應用緊密結合,要求研究成果必須符合社會實踐的真實需求,能夠有效指導實際工作??鐚W科的協同合作是提升指數研究和發布質量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不同學科的優勢,有助于推動指數研究向更深、更廣、更高的層次發展。“人大指數”的影響力不僅在于發布之時,更在于發布之后,需要不斷創新指數傳播的方式與渠道,使指數能夠真正融入日常決策,助力國家社會經濟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王化成發布中國會計指數。 會計宏觀價值指數是以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為指導,以企業創造的價值為計算基礎,以數理統計方法為工具編制的,用以反映企業經營對宏觀經濟綜合貢獻的指數,包括價值創造額指數和價值創造效率指數,分別反映宏觀經濟運行速度和運行質量。
中國會計指數是在財政部、中國會計學會指導下,由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會同中國人民大學會計財務與經濟運行研究中心、財務會計研究所聯合全國部分院校會計領域專家學者利用會計信息共同編制的,用以反映一家企業、一個行業乃至宏觀經濟總體運行狀況及發展趨勢的一套指數體系。本次發布會重點推出了會計宏觀價值指數,其重要目標是為我國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收入分配改革政策、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會計宏觀價值指數研究發現:我國經濟總量仍然有較快速度增長,但資產創造價值的效率亟待提高;員工收入無論占比還是趨勢都在快速增長,較好地實現了共同富裕的理念;政府所得無論占比還是趨勢都在穩中有降,較好地實現了財政逆周期調節效果;債權人利息所得前些年增長很快,但疫情后幾個季度有明顯下行趨勢,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目標。
會計宏觀價值指數成功地構建了度量宏觀經濟運行的總量指標、結構指標、效率指標,有效地實現了將會計信息從微觀拓展到宏觀,為構建中國自主的會計知識體系做出了卓越貢獻。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副校長張新民,中國會計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會計研究》雜志主編劉國強,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主任楊小明,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地研究中心主任黃寶榮出席發布會。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楊奇光主持。
張新民、劉國強、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周華教授作專家點評。各位專家表示中國會計指數系列研究成果把會計信息的應用范圍從微觀拓展到宏觀,說明會計可以在制定收入分配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以及國家治理等宏觀管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會計指數系列研究成果,在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指導下,基于中國制度背景、中國會計準則體系、中國財務報表結構,成功地設計了會計指數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在全世界范圍內編制出首個會計指數,為構建中國自主的會計知識體系做出了卓越貢獻。
中國城市生態資產管理指數2025由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研發,探討“如何依靠生態資產的高水平管理促進生態產品價值的高質量實現”這一重要議題?;?ldquo;生態資源—生態資產—生態資本—生態產品”轉化鏈條,課題組構建涵蓋生態資源稟賦、政府管理水平、生態保護補償、市場化價值實現四大領域,由17項一級指標、46項二級指標和76項三級指標構成的評價體系,評估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生態資產管理水平。
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院長龐軍介紹中國城市生態資產管理指數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生態與環境經濟學系主任馬本發布中國城市生態資產管理指數。中國城市生態資產管理指數2025評估發現,綜合指數得分的全國平均值相較于去年提升4.8%,南平市綜合得分居全國城市第一,生態資源優勢和具有創新性、典型性的生態資產管理實踐共同塑造了具有示范意義的“南平樣板”。宜昌、北京、重慶、黃山等城市緊隨其后,彰顯生態資產管理因地制宜的發展路徑,為其他城市提供重要的引領作用。
生態資產管理水平呈區域性分布特征,長江流域生態資產管理水平相對領先,該區域較強的政府管理能力持續推動生態產品的市場化價值實現。此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先行區(福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的生態資產管理水平全國領先,試點省市表現出顯著的示范效應。
中國城市生態資產管理已經初具成效,指數提出四點政策建議:一是整體把握生態資產管理全過程鏈條,重點加強政府生態資產管理水平;二是各城市應當定位生態資產管理的強項和弱項,開展針對性策略和行動;三是加強城市交流合作,在相鄰相似城市之間搭建合作交流框架;四是要探索指數應用,將城市生態資產管理指數編制與發布制度化,并協同推進生態產品總值(GEP)流量核算與生態資產存量核算。
楊小明、黃寶榮、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教授何霄嘉作專家點評。各位專家表示中國城市生態資產管理指數2025構建了嚴謹扎實的理論框架和概念體系,提出全環節、多層次的評價體系,剖析和揭示城市生態資產管理的基本情況、內在邏輯和提升路徑,能夠精準服務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國家重要戰略的緊迫需求。該指數是學術研究的“風向標”、學術探索與政策實踐協同的“接口器”、研究成果轉化為政府具體工作的“催化劑”。專家建議在拓展生態資產管理指數應用場景、發揮國際影響力等方面持續精進,不斷提升中國城市生態資產管理指數的學術性、功能性和實踐價值。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