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招投標領域創新舉措獲國家推介
摘要:武漢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武漢市開展專家履職檢查,打造公正評標環境。目前,武漢市在招投標領域專家管理有五大舉措。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周鋼 王健 記者李建民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招標投標領域推廣借鑒有關改革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武漢市開展專家履職檢查,打造公正評標環境”獲國家推介。
武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武漢市在招投標領域不斷創新發展,全市營商環境得到不斷優化,全力打造“比肩國際、全國最優”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獲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日前,國家發改委在招投標領域共推出了全面提升交易效率和服務效能10項典型示范經驗,以及評標專家管理30項創新成果。武漢市在評標專家管理項目中獲國家肯定,認為武漢經驗可復制、可推廣。
武漢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武漢市開展專家履職檢查,打造公正評標環境。目前,武漢市在招投標領域專家管理有五大舉措。
一是檢查方式多樣化。專項檢查采取現場檢查和標后評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F場檢查主要通過日常隨機跟標、調取評標現場音像資料、查閱評標現場記錄等方式,跟蹤檢查專家的現場評標紀律情況;標后檢查主要通過對交易項目評標資料集中開展標后評估,對專家的書面評標情況進行檢查。
二是抽取項目隨機化。為了保證檢查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檢查工作嚴格遵照“雙隨機一公開”的工作要求,通過機選的方式,對檢查期內的交易項目按照一定比例隨機抽取檢查項目開展標后評估。兩年多來共檢查了80個項目,從交易平臺上看,項目覆蓋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平臺和政府采購平臺;從項目類型看,包含市政、房建、地鐵、園林、交通等建設工程類。隨機抽查的方式基本能實現交易平臺和項目類別的全覆蓋。
三是檢查事項靶向化。對專家工作職責進行全面梳理,找出其中容易出現履職不到位的薄弱環節,對檢查事項進行靶向式設置?,F場檢查主要針對專家遲到、無故不到場、征詢確定中標人意向等12項違反評標現場工作紀律的行為,標后評估主要針對評標不認真、不按照規定標準和方法評標、對依法應當否決的投標不提出否決意見等5項不認真履職的行為,根據梳理出的17項違規行為編制檢查事項表單,開展檢查時對照表單的內容和標準進行逐一核實。
四是檢查機制常態化。2018年創新開展專家履職行為專家檢查,將專項檢查工作與日常評標工作緊密融合,變常規的受理舉報投訴的被動式檢查為主動式的抽查,2019年建立了按季度開展的常態化檢查機制,對檢查時間、檢查內容和檢查方式進行了統一規范。形成了“一檢查一通報一記分”的閉環檢查模式,每季度通報一次檢查情況,同時積極開展信用監管,根據檢查情況對專家實施動態管理,建立不良行為記錄,開展量化計分并納入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向社會公布。
五是查防結合長效化。為不斷加強專家隊伍建設,推動建立以檢查規范專家評標行為,以教育提升專家自律意識和職業道德水平的長效管理機制,還結合專家履職檢查出來的問題,針對性地不定期組織專家參加有關個人誠信、法律法規、業務知識的培訓、講座及研討,開展典型交流,請資深專家介紹經驗、剖析違法違規案例,及時補充“知識營養”,不斷提高專家依法履職的法律意識和執業能力。“2019-2020年共舉辦了3期專家培訓班,培訓專家668人,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武漢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截止到2020年底,共發現103名專家存在不認真履職行為,武漢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對其中的14名專家進行了約談提醒、對88名專家進行了通報批評及量化記分,并將1名記滿12分的專家納入黑名單,通報和量化記分信息均予以公示曝光。
“通過對招投標領域專家開展履職檢查以來,該領域生態環境不斷向好,今年以來未發現有專家不認真履職行為發生,該舉措為武漢市營商環境撐起了一片清朗天空。”武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