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 帶動100余萬農村低收入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摘要:各地謀劃的推廣以工代賑方式項目實施后,預計將帶動100余萬脫貧人口和其他低收入群體就近就業,助力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難題。同時,各地以當地農民工平均收入水平為參照,合理確定了勞動報酬發放的指導標準,確保勞務報酬足額及時發放,將有效提升脫貧人口工資性收入。
2020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印發實施了《關于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意見》(簡稱《意見》),推動在補齊“三農”領域基礎設施短板、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配套設施提檔升級、豐富鄉村文化生活中尋找切入點,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一批項目,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全面振興。當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有關部門召開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部署會,對貫徹落實《意見》作出動員部署。目前,各地在交通水利、農業農村、文化旅游、林草等領域謀劃實施了一大批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的項目,2021年預計可帶動100余萬農村低收入群眾就地就近就業,計劃發放勞務報酬30余億元。
各地迅速落實,推動以工代賑成為
實施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的重要方式
天津、廣東、云南、甘肅等26個省份發展改革部門聯合交通、水利、農業農村、文化旅游、林草等部門細化了具體實施意見或工作方案;河南、陜西、新疆等25個省份建立了由發展改革部門牽頭的推廣以工代賑方式部門溝通協調機制(或聯席會議制度);河北、黑龍江、四川等18個省份組織召開了推廣以工代賑工作部署會議;福建、重慶、貴州、甘肅等19個省份分別形成了在農村生產生活、農村交通、水利、文化旅游和林業草原基礎設施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的項目庫或項目清單;吉林、江西、青海等18個省份建立了推廣以工代賑方式激勵表彰機制。
凝聚政策合力,撬動各方資金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各地充分發揮部門合力,迅速擴大了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的項目數量和資金投入,各類財政資金“賑”的作用進一步強化。如,天津市印發《天津市以工代賑重點項目清單》,在涉農領域投資9億元、擬實施35個推廣以工代賑方式項目。甘肅省結合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建立了推廣以工代賑方式項目清單,實行動態管理,儲備了一批采用以工代賑方式項目。貴州省建立了“省級統籌、市州指導、縣區組織、單位實施”的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工作機制,大力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福建省明確“十四五”期間每年在發改、農業農村、交通、水利、文旅、林業等部門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相關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廣東省在林業領域選取4個營造林項目,全部采用以工代賑方式組織實施。
凸顯賑濟功能,農村低收入人口就業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
各地謀劃的推廣以工代賑方式項目實施后,預計將帶動100余萬脫貧人口和其他低收入群體就近就業,助力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難題。同時,各地以當地農民工平均收入水平為參照,合理確定了勞動報酬發放的指導標準,確保勞務報酬足額及時發放,將有效提升脫貧人口工資性收入。如,四川省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項目400余個,帶動低收入群眾就業2.52萬人,計劃發放勞務報酬1.3億元。安徽省采取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實施的項目帶動低收入群眾就業1.1萬余人,計劃向群眾發放勞務報酬近6000萬元。重慶市將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作為以工代賑的重點方向,2021年將統籌建設10個鄉村振興以工代賑綜合示范工程。其中,5個專門針對易地扶貧安置區實施配套設施建設。
堅持扶志扶智,通過以工代訓提高務工群眾就業能力
各地在實施推廣以工代賑方式項目時,統籌各類培訓資源,結合農村勞動力就業意愿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用工需求,通過委托項目實施單位采取“培訓+上崗”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訓和以工代訓。如,甘肅省在項目建設中,采取“邊培訓、邊上崗”的方式,采用以工代賑方式實施項目以工代訓、實訓等就業技能培訓8578人次,有效激發了低收入人口的內生動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的項目中,目前已累計開工98個,開展以工代訓7704人次,有效提升了當地群眾務工技能和文化水平。
責任編輯:呂婭丹
(原標題:各地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 帶動100余萬農村低收入群眾就近就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