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緊緊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2023-01-20 11:06 中國發展網
一帶一路

摘要:共建“一帶一路”始終堅持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著力推動各方各施所長、各盡所能,強調合作成果福及全球、惠澤各方,凝聚了廣泛國際共識,有力促進了共建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張哲人 李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人民前途所在,承載著國際社會共同期待。要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和繁榮發展貢獻更多更強的中國正能量。

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天下情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戰略家的宏大視野和戰略思維,高瞻遠矚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科學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論貢獻,展現了共產黨人胸懷天下、面向未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情懷,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潮流、擔當時代使命、引領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未來發展的前進方向。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但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國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指明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共同奮斗方向,凝聚了各國人民建設美好未來的最大公約數,多次寫入聯合國決議和雙多邊合作文件,激蕩起全球廣泛共鳴和普遍共識,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與感召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表示,“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貢獻中國機遇的大國擔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智慧,強調“和合”思想,推崇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我們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同世界各國人民深化友誼、加強交流,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了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文明沖突的陳舊觀念,在國家層面與越來越多的伙伴構建雙邊命運共同體,在地區層面與東盟、中亞、非洲、拉美等攜手為共同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在全球層面我國倡議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核安全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等,與世界分享中國發展經驗、成果和機遇。

二、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實踐平臺

九年多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共建“一帶一路”根植歷史、因應現實、順應潮流、把握大勢、面向未來,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和發揚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綢之路精神,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成為了廣受國際社會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平臺,譜寫了世界發展繁榮的歷史新篇章。

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繁榮發展開辟了新空間。共建“一帶一路”始終堅持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著力推動各方各施所長、各盡所能,強調合作成果福及全球、惠澤各方,凝聚了廣泛國際共識,有力促進了共建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特別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世界各國經濟經受了嚴峻挑戰和巨大沖擊,共建“一帶一路”逆勢前行,同世界分享市場機遇、共享經貿成果,不斷為共建國家穩定和提振經濟提供動力、為經濟增長和發展賦能。2021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達1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創歷史新高,占我國外貿總額比重達29.7%;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384.5億元,比上年增長7.9%,占對外投資總額的14.8%;沿線國家對華直接投資則首次超過百億美元,達到112.5億美元。

共建“一帶一路”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方案。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包容并蓄、互利共贏,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倡導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朋友圈”持續擴大,凝聚的國際共識越來越多,為百年變局下的世界貢獻了難得的確定性和正能量。我國已與149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遍布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五大洲和主要國際組織。“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合作平臺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一批圍繞經貿和人文交流的雙多邊合作機制先后創設,成為主要經濟體開展對話合作、廣大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重大多邊平臺,有力有效增進了共建國家的交流與合作,為共建國家乃至世界各國攜手前進、共謀全球治理大計開辟了陽光大道。

共建“一帶一路”為增進共建國家人民福祉做出了新貢獻。共建“一帶一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的高質量發展目標,聚焦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讓發展成果實實在在惠及沿線國家人民。持續實施國際減貧合作項目,在亞洲、非洲、南太平洋、拉美等地區實施鄉村減貧推進計劃,開展減貧示范合作技術援助。加大“小而美”民生項目支持力度,實施300多個“愛心助困”“康復助醫”“幸福家園”項目,援建非盟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巴基斯坦瓜達爾博愛醫療急救中心,幫助科特迪瓦、喀麥隆、埃塞俄比亞、吉布提等國解決民眾飲水難問題。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向120多個共建國家提供了抗疫援助和支持,向共建國家提供了超過20億劑疫苗。

三、緊緊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仍是歷史潮流,但是人類社會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有增無減。變化的世界凸顯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迫切性重要性,呼喚著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此,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重要講話,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堅持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目標,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與共建國家守望相助、合作共贏,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攜手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一是夯實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根基。加強與共建國家多層次多渠道溝通磋商,鞏固充實戰略、規劃、機制、項目等方面的合作對接框架,加強規則標準“軟聯通”。優化完善“陸海天網”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格局,推動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戰略通道,進一步縮短共建國家間的時空距離。持續提升貿易、投資、運輸、金融等領域便利化水平,拉緊共建國家經貿合作紐帶。完善民心相通工作協調機制,以推動文明交流、開展人文合作、增進理解互信為重點,形成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大格局。

二是提升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動力。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的機遇,開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領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長點,推動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行業在共建國家間形成具有較強韌性和安全性的產業鏈供應鏈。結合共建國家發展經濟、推動工業化城鎮化等發展訴求,以關鍵設備、高品質零部件和優質消費品為重點,大力發展對共建國家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積極擴大特色商品進口。深化數字領域合作,以“絲路電商”為重點,加快數字絲綢之路建設。

三是豐富共建“一帶一路”功能使命。將共建“一帶一路”成功理念和原則向全球治理體系推廣,促進全球治理機制發展改革,在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中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多利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協同共建國家發揮各自優勢,參與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進程,應對各類全球性挑戰,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推動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改革,引導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規則制定,推動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穩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