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松山湖高新區持續完善創新創業生態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新高地
摘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踐行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為充分發揮“雙創”示范基地帶動作用,形成更具活力的創新創業新生態,該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雙創”工作的部署要求,圍繞目標,緊盯節點,緊扣重點,大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新高地,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聶金秀、魯利韋、記者羅勉報道 從東莞松山湖高新區了解到,該區是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的廣東分會場所在地,也是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主要承載區,于2021年獲批列入國務院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全球化創業方向),在營造創新創業生態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踐行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為充分發揮“雙創”示范基地帶動作用,形成更具活力的創新創業新生態,該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雙創”工作的部署要求,圍繞目標,緊盯節點,緊扣重點,大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新高地,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十三五”期間,松山湖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主導產業,大力培育生物醫藥、新材料和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不斷推動產業層次向高端邁進。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61.8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44.73億元,總量再創新高,同比增長5.6%;財政收入76.36億元,同比增長16.41%;稅收收入172.92億元,同比增長5.6%;限上批發和零售業銷售額691.37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及新能源產業分別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789.22億元、48.03 億元、20.92 億元、20.83 億元、56.09億元。
雙創工作穩步推進
今年,面對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多的經濟形勢,該區堅持疫情防控常態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高度重視“雙創”工作,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
(一)扛住內外經濟下行壓力,園區經濟基本盤回穩向好。2021年1-9月,松山湖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03.97億元,其中規上工業中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達到191家,共實現工業總產值2403.43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129家,占61.7%;實現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71.98億元,同比增長17.1%,實現工業投資82.43億元,占園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47.9%,工業投資中的工業技改投資實現60億元,占園區工業投資的72.8%,同比增長34.7%;實現稅收收入124.95億元,同比下降8.5%;實現限上批發零售業銷售額641.76億元,同比增長39.3%;實現限上住宿餐飲業營業額5.19億元,同比增長21.8%。
(二)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由“制造”向“智造”轉變。2019年松山湖啟動產業云項目,支持龍頭企業積極“上云用云”,提升企業智能制造能力。結合一年來運行經驗,為幫助更多企業用云上云,今年下半年已擴大產業云扶持范圍,同時增加CRM(客戶關系管理)、BI(商業智能分析)、云盤(數據存儲)、物流管理共4個云服務清單,進一步幫助企業提質、降本、增效,助力園區經濟發展。截至目前,已完成85家企業上云審核,扶持金額達5409萬元。扶持的企業中,生產型企業45家,科研型企業26家,服務型企業14家,其中完成打造4家標桿企業(正業科技、佳禾智能、生益科技和東陽光),覆蓋九鎮13家企業(茶山、石龍、企石、橫瀝、東坑各1家,大朗、大嶺山、石排、寮步各2家,共594萬元)。使用松山湖產業云項目的龍頭企業,已攻克技術難點14個,已為上下游中小企業創造1500多個就業機會,預計全年將攻克技術難點19個,為上下游中小企業創造2000個就業機會。
(三)完善政策體系,搭建創新創業平臺。今年制定出臺了《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項目入駐管理及扶持辦法》,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萬元專項經費,在新入駐租金、生產廠房租金、創新創業啟動資金、使用共享儀器設備、舉辦活動經費、人才住房租金等方面,對入駐企業給予補貼資助,全力構建培育扶持體系、促進創業創富。目前,松山湖擁有眾創空間21家,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11家。
(四)組建天使基金,完善孵化融資體系。為及時解決松山湖功能區范圍內處于種子期、初創期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后備軍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今年組建了基金總規模10億元的松山湖天使投資基金,進一步鼓勵和促進高層次人才落戶松山湖創新創業,助推松山湖功能區培育、孵化一批具有成長潛力的優質企業。目前,松山湖擁有孵化器44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14家,孵化場地面積共約116萬平方米,累計在孵企業1505家。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