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聯合騰訊發布《數字技術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報告》

2024-09-06 10:44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數字經濟 智能化 新質生產力

摘要:當前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蓬勃興起,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加速創新,并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形成了大量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數字技術迭代速度快、影響范圍廣,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經濟組織方式,催生新型生產關系,帶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9月5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騰訊研究院、騰訊云三方聯合撰寫的《數字技術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報告——十大產業實踐案例分析》(以下簡稱“報告”),在2024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正式發布。報告分析認為,數字技術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動力引擎,并且通過精選十大產業實踐案例,展示數字技術應用路徑和前景,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助推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建議。

5D2B6F4466351817355D800B4B28D952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近年來,以騰訊為代表的一批中國數字科技企業圍繞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不斷開拓創新,積極推動數字技術在千行百業落地應用,極大提升了各行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數字科技企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千行百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143E2FC9D3B243C558D6734D42E9E18B

大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部長李鋒,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處長梅冠群,騰訊研究院首席經濟學顧問吳緒亮,騰訊云副總裁、智能制造與智慧能源負責人曹磊,騰訊云副總裁、智能制造與智慧能源解決方案負責人蔡毅,作為三方代表共同發布了報告。

image002

數字技術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動力引擎

 梅冠群表示,當前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蓬勃興起,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加速創新,并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形成了大量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數字技術迭代速度快、影響范圍廣,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經濟組織方式,催生新型生產關系,帶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我國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著力點,也成為國家“十五五”規劃的重要指導思想,而數字技術已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動力引擎。數字技術作為和歷史上的蒸汽機、內燃機和電力類似的通用性技術,不僅自身持續嬗變生成源源不斷的先進生產力,還通過助力各行各業,重塑生產組織方式,改變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推動各行業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數字經濟作為我國經濟新動能的作用日益凸顯。2014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只有16.2萬億元,到2023年已經大幅增長至53.9萬億元,數字經濟增速持續高于GDP增速,數字經濟規模占GDP之比也從25.1%攀升至42.8%,數字經濟增長對GDP的貢獻率高達66.45%。數據是新型生產要素,特別是海量的數據被網絡化、智能化和云化后,數據的戰略資源價值正在被盤活,對經濟發展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數據流動量每增加10%,能帶動GDP增長0.2%。

數字科技創新也是當前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新一代通信成為科技攻關的重要方向。數字技術與各領域深度交叉融合,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燈塔工廠、數字孿生、共享制造、離散制造等先進生產模式不斷涌現,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平臺消費、在線教育、數字醫療、遠程辦公、數字政務等服務業數字化也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數字科技企業向上突破技術“天花板”、向下扎根產業“試驗田”

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表示,數字科技企業既有積累多年的技術優勢,又有貼近產業、服務用戶的豐富經驗,是推動數字技術進入千行百業、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以騰訊為例,2018年以來累計投入超過3000億元用于基礎研究,目前在全球專利申請公開總數超8萬件。從服務器、操作系統等底層核心軟件,到數據庫、大數據、音視頻等上層關鍵技術,再到騰訊會議、企業微信等前端應用,騰訊構建了一套完整的領先的自研產品體系。

在數字技術的新興領域,數字科技企業全力搶占制高點。比如AI大模型領域,騰訊已經構建起全鏈路的AI大模型產品矩陣,騰訊混元大模型已經在騰訊內部700多個業務及場景落地。此前,騰訊旗下協作SaaS產品全面接入騰訊混元大模型。

科技創新的價值不僅在于實驗室的研究,更關鍵的是推動產業創新。該報告以騰訊助力汽車、能源、制造、零售、醫療、金融、文旅等十大行業數智化轉型的先發案例為樣本,探索了數字技術應用的路徑和前景。

比如在智能汽車領域,在數據量指數級上升的背景下,蔚來汽車與騰訊合作,利用超大規模的混合云基礎設施,提升自身智能駕駛和運營能力。蔚來可以快速將算力池擴充至最高百萬規模,應用升級時間從小時縮短為秒級,計算平臺的總成本優化40%,有效提升運維效率及資源彈性效率。

在傳統制造行業,全球最大的電氣機柜制造商萬控智造,利用騰訊云OCR和大模型技術,大幅縮短方案設計周期,并通過打造“萬智云”電氣產業互聯網平臺,推動電氣產業實現智能化方案設計和共享制造,在實現自身業務轉型的同時,大幅縮短電氣行業的生產交付周期,提升行業發展韌性。

在零售行業,景德鎮陶瓷產業普遍以“傳統家庭作坊”為主,呈現散、小、亂狀態,企業發展成本高、商機少、人才不足。景德鎮陶博城與騰訊智慧零售共同推進數字化運營、電商生態建設,以及打造“云商城”,幫助陶瓷企業拓展線上銷路,助力千年瓷都景德鎮實現數字化蝶變。

企業應利用數字技術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騰訊等數字科技平臺企業,與各行業企業共同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進一步證明,產業鏈與創新鏈的同頻共振、雙向循環,能夠持續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可復制路徑。

基于此,報告進一步呼吁,企業、行業、公共部門等社會各界,應合力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數智化轉型。企業可圍繞生產制造過程數字化、產品生命周期數字化、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等各類場景,引入數字技術手段,實現全產業鏈的創新升級。

從全球數字化發展進程看,“云計算”是推進數字化最為有效和經濟的方式,也是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千行百業落地的核心載體。報告認為,從經濟性和低碳性角度,企業可更多采用專業性、公共性的云計算平臺,更好地發揮云規模效應對新質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同時,各大行業應主動打造數字技術助力新質生產力示范樣板,為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參考。聚焦數字化轉型需求迫切、轉型效益明顯的重點產業鏈,總結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鏈式”數字化轉型的典型做法和經驗成效,開展示范標桿的遴選和培育工作,力爭實現“試成一批,帶起一片”。

針對中小企業不想轉、不會轉、不敢轉的痛點,報告建議數字科技企業開發“小、快、輕、準”的數字化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并鼓勵數字科技企業與中小企業建立數字技術協同創新機制,推動形成大企業攻關和開放底層核心技術、小企業調用平臺能力的“頂天立地+鋪天蓋地”的數字創新生態。

湯道生表示,我們正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節點,全球經濟格局和產業形態正加快重塑。中國數字科技企業在關鍵領域的自主創新、在新興領域的科技攻關,以及在各行業的產業互聯網實踐,將有效助力產業重塑發展韌性,也將有力支持企業參與全球市場競爭。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