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給革命老區振興帶來什么經驗?
摘要:紅色是三明永不磨滅的歷史印記。在三明市中央蘇區革命紀念館,兩組紅色的數字——11200和76,在數百根銀閃閃的光纖帶組成的“時空隧道”中顯得赫然醒目?!?1200”,是三明參加長征的人數,“76”,是最終到達陜北的三明紅軍人數。紅色積淀是三明最重要的精神資源,紅色基因一直代代相傳。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程暉
北緯25°~27°,東經116°~118°——三明市這座位于福建省中部的中等城市,曾是中央蘇區核心區,也是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之一。當時這里的蘇區人民每年籌集“千擔紙、萬擔糧”和數十萬元錢款,被稱作中央蘇區“烏克蘭”。
4月23日,來自山東省煙臺市和濟寧市的皮劃艇運動員在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诖暹M行訓練。
4月25日,一名觀眾在三明市寧化縣長征出發紀念館參觀。寧化是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四個主要出發地之一。
4月23日,群眾在三明市沙縣總醫院醫保服務站辦理醫保手續。
4月23日,三明市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該中心主要為群眾辦理農村產權交易和抵押貸款服務。
4月23日,三明市三鋼集團,工作人員在監控高爐運轉情況。
4月23日,工作人員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介紹"e三明"的運行情況。
4月24日,福建文鑫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蓮子生產車間一角。"建蓮"產業是三明市建寧縣特色產業之一。
4月23日,三明市沙縣夏茂鎮俞邦村制作小吃的村民。政府通過推動"標準化、連鎖化"等舉措,將沙縣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產業。
4月24日,三明市萬壽巖遺址一景。該遺址的發現,把福建古人類活動的歷史提前到18.5萬年前。 (本版圖片均由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苗露攝)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1930年,毛澤東同志在三明揮毫寫下《如夢令·元旦》。
紅色是三明永不磨滅的歷史印記。在三明市中央蘇區革命紀念館,兩組紅色的數字——11200和76,在數百根銀閃閃的光纖帶組成的“時空隧道”中顯得赫然醒目。“11200”,是三明參加長征的人數,“76”,是最終到達陜北的三明紅軍人數。紅色積淀是三明最重要的精神資源,紅色基因一直代代相傳。
3月23日,正在福建省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三明市沙縣總醫院、夏茂鎮俞邦村、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了解當地開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鄉村振興、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等情況。
時隔一個月,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現場經驗交流會在這里召開,革命老區如何振興發展?經濟總量只能算個“中等生”的三明市為何吸引全國的代表來取經?
——經濟發展有亮點。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三明地區生產總值從1996年的172.6億元增至2020年的2702.19億元,2019年和2020年人均GDP均突破10萬元大關,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農村居民收入由1996年的2425元增長到2020年的19533元,城鎮居民收入由1996年的6250元增長到2020年的39259元。
——改革有突破。林權改革,點綠成金,三明是全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地市之一,“綠色銀行”讓百姓富起來;醫藥、醫保和醫療“三醫聯動”改革,劍指藥價,破冰前行,醫改經驗推向全國。其中,擠壓藥價虛高是醫改推進的關鍵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比如有一種糖尿病常用的藥,改革之前一盒賣128元,改革后通過藥品聯盟采購降到91元,2020年通過國家集中帶量采購一盒降到了9.21元。”三明市沙縣總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畫好“山水畫”。將樂縣常口村曾是個“三無村”,“沒有一條水泥路,沒有一幢新房子,沒有一盞會亮的路燈”。村支書張林順回憶道,1997年4月11日上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诖逭{研。和鄉親們站在村口,望著眼前的山水,他殷殷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
2003年以后,當地一家木筷廠看中河對岸的山林,開價20萬元收購。這對當年村集體收入只有幾萬元的常口村來說堪稱“巨款”。但是村干部擋住了誘惑,“如果賣掉,就是吃了祖宗的飯,砸了子孫的碗。”
保住青山,還要守護綠水。2015年全縣取締30余處非法采砂場。“畫好山水畫”,??诖宓暮萌兆勇絹怼=陙?,該村嚴把“入門關”,引進企業發展文旅康養、特色農業,在生態與經濟之間探索一條平衡路徑。
——產業綠色化、多元化、高端化、智能化。當地龍頭企業三鋼集團以創新引領,打造六大技術創新體系,組建跨部門、跨專業的創新團隊實施科技攻關。20年間,三鋼鋼產量從2000年的117萬噸增長到2019年的1240萬噸,資產總額從30.4億元增長到466.6億元,利潤總額、總資產貢獻率、噸鋼利稅在全國鋼鐵行業中名列前茅。沙縣小吃風行全國、走向世界,建寧縣的雜交水稻制種、蓮子產業……2019年“e三明”網上公共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基于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技術成果轉化的燕云DaaS應用到項目建設中,極大推動三明市智慧城市發展。“e三明”依托12345服務平臺、數字城管平臺、河長制平臺,通過平臺升級,推出“隨手拍”,鼓勵群眾和企業通過手機隨時隨地反映問題建議,由12345后臺及時分辦,群眾滿意度大幅提高,“e三明”目前已吸引了上百萬的市民“粉絲”。
“紅色三明”這張名片被一點點擦亮,大山環抱的三明市,綠水青山還原出最純凈的含金量,各項改革中,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在“沙縣小吃第一村”夏茂鎮俞邦村等地的調研中,說起現在的日子,群眾的眉梢上都掛著笑。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