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型通脹 主導大宗商品二季度走勢 有專家認為下半年大宗商品仍將易漲難跌
摘要:進入6月份,雖然部分商品漲勢有所放緩,但多數分析仍認為大宗商品會呈現出易漲難跌之勢,同時,部分品種的分化格局或進一步顯現。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漲勢不斷,部分品種更是接連創下階段性新高,進入二季度,商品市場仍保持著較強走勢。近日,《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對多家機構走訪發現,輸入型通脹是主導二季度大宗商品整體表現偏強的主要驅動力,同時,基于對全球經濟復蘇的預期,大宗商品下半年或將維持易漲難跌的格局。
據統計,二季度黑色系仍整體表現強勁,漲幅居前的品種包括了鐵礦石、錳硅、硅鐵等;有色金屬價格持續創新高,銅鋁期價分別創出階段性新紀錄;能源化工板塊期價波動率也較為明顯,以尿素和LPG期價最為突出;其次是農產品板塊。
二季度生豬期價跌幅近30%
年初至今,大宗商品及原材料等價格上漲引起了廣泛關注,5月份以來,已經連續三次被國常會點名。為保供穩價,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個部門聯合約談了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重點企業。近日,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簡稱《行動方案》),明確了要加強和改進價格調控,做好鐵礦石、銅、玉米等大宗商品價格異動應對,及時提出綜合調控措施建議,強化市場預期管理。
在此背景下,大宗商品整體表現出理性態勢,但回顧整個二季度來看,商品期價波動率明顯加大。二季度漲幅特別突出的品種包括黑色板塊的鐵礦、錳硅、硅鐵,以及能源化工板塊的尿素、LPG;部分品種期價有所回吐漲幅,例如銅、鋼材、煤炭等均在二季度沖高回落。在商品板塊中,跌幅最為顯著的是生豬期貨,二季度跌幅近30%。
徽商期貨工業品負責人張小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二季度以來,大宗商品整體表現出牛市行情,分板塊來看,黑色、能化、有色、農產品仍有穩中上漲之勢,其中,黑色系表現最為“搶眼”,硅鐵和錳硅價格曾創出了三年來最高位;此外,螺紋盤中最高價格創出了6208元/噸階段性新紀錄,鐵礦石期價也創出了1358元/噸記錄,動力煤創出了944.2元/噸高點。
“雖然經過一系列直線拉漲后,5月中旬后,尤其是近兩日,黑色系整體呈現出回調勢頭。”張小娟介紹說,與黑色系品種“大起大落”相比,能化產品趨勢性較為溫和,由于國際油價大幅上漲支撐,二季度以來整體震蕩偏強為主,但在強勁的需求帶動下,短期油價仍將維持向好趨勢。
大有期貨高級研究員黃科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大宗商品價格二季度整體上延續了一季度的上漲趨勢,例如黑色系和有色金屬等品種,自4月初加速上漲,螺紋、熱卷、鐵礦石等品種期價均在5月上旬創新高;銅鋁期價更是結束了2月末以來的盤整格局強勢上行,滬銅、滬鋁主力合約最高價格分別刷新自2006年、2008年以來的高點;農產品走勢則有所分化,油脂表現較為強勢,飼料養殖品種則表現相對平淡,其中生豬期價呈持續下探態勢。
輸入型通脹仍是主要驅動力
二季度,平抑持續暴漲的大宗商品價格成為熱點。分析人士指出,基于對全球經濟復蘇的預期以及量化寬松政策的持續,全球通脹預期居高不下,進而對國內商品市場產生了直接影響,同時,金融資本加速涌入大宗商品市場,在過度金融化背景下,擾亂了大宗商品正常產銷循環。
東證衍生品研究院大宗商品研究主管金曉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二季度商品大幅上漲的主要驅動力仍是輸入型通脹所致。二季度,歐美市場需求呈現出較快恢復態勢,與此同時,全球市場流動性非常充裕,導致通脹擔憂加劇,從而加大對大宗商品的配置力度。
事實上,由于市場流動性充足,資金在二季度對商品資產配置的需求也進一步提升,這也推動了商品價格的不斷上漲。金曉認為,在眾多商品中,資金會優先配置自身基本面存在一定矛盾的品種,而且矛盾在短期是無法解決的,因此,具有供給受限(或減產預期)的品種更受資金青睞,例如,鋼材、煤炭、玻璃等品種及同產業鏈相關品種更加受到關注。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引發監管層的高度重視,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從而將部分商品價格的泡沫抑制下去,但隨著監管思路逐步偏向“市場化”手段去解決問題后,部分商品價格又開始呈現出較為強勁的反彈勢頭。
徽商期貨宏觀分析師從姍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導致二季度大宗商品價格表現強勁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幾方面:一是全球經濟逐步復蘇;二是全球量化寬松政策提振商品價格上行,持續釋放流動性對大宗商品構成較強支撐;三是相關行業政策對大宗商品價格影響較大。
黃科認為,二季度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市場交易邏輯發生了一定轉換,前期的上漲行情主要還是在交易通脹預期推升下所致,例如5月初大宗商品再度迎來的一輪強力拉升;5月中旬后,由于政策干預引發前期獲利多頭紛紛平倉離場,市場出現恐慌情緒。
下半年商品走勢分化或加劇
進入6月份,雖然部分商品漲勢有所放緩,但多數分析仍認為大宗商品會呈現出易漲難跌之勢,同時,部分品種的分化格局或進一步顯現。
金曉表示,從全球市場來看,下半年,經濟恢復的速度將逐步放緩,但全球通脹壓力未必會緩解。“我們進入滯脹的風險會越來越高,商品依然是資產配置的重點領域;同時,商品走勢分化會加劇,金融屬性更強的商品可能會在下一階段表現更好。具體來看,看好貴金屬、原油等商品在下半年的表現”。
從姍姍也認為下半年大宗商品整體或依然呈現略偏強走勢。她認為,全球經濟復蘇將繼續提振原油需求,原油價格重心將不斷上移,能源化工板塊將延續偏強走勢。同時,商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預計工業品板塊或寬幅震蕩。
“三季度大宗商品供需錯配的矛盾將不會徹底化解,雖然大宗商品價格目前有回調,但還不能斷言全面轉跌的時點已經到來。”黃科表示,預計后期品種間分化可能更加明顯,如果后期終端需求沒有明顯走弱跡象,價格下跌空間也將受限。具體來看,有色金屬、原油等龍頭品種將繼續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預期,價格表現或相對偏強。 記者 王 寧
責任編輯:劉維總編輯
(原標題:輸入型通脹 主導大宗商品二季度走勢 有專家認為下半年大宗商品仍將易漲難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