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值得關注的四個方面

2022-04-20 10:59 中國發展網
普惠金融

摘要:要充分提高對風險的識別跟判斷的能力,在不添麻煩的同時實現更好的把合適的金融產品匹配給合適的客戶。

中國發展網訊  2022年4月1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與財政金融學院貨幣金融系聯合主辦的大金融思想沙龍——“金融助力十四五新開局”系列沙龍第24期(總第181期)線上研討會成功舉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在本次沙龍上做了主題分享——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值得關注的四個方面。

 第一,金融支持共同富裕與傳統普惠金融的概念辨析。在普惠金融的發展中,一直存在著概念差異。狹義概念是更多側重于金融支持特定的弱勢群體,而2015年我國發布的普惠金融發展規劃就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普惠金融可以立足于一些機會平等、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需求的社會各階層群體都提供合適的金融服務。之后還有一些新概念,都與現在提的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存在差異。不過這些概念背后有三方面要點共同涵蓋了所謂廣義普惠金融的內涵:一是如何真正提升金融的效率,優化金融功能,保障金融安全,使整個金融服務的質量獲得水漲船高的結果,這種情況下各類群體都能從中受益。二是有無一些手段,包括利用新技術手段來實現金融服務的精準治理精準治療,針對小微企業和特定群體提供更有溫度的金融產品。三是能否不斷優化普惠金融的基礎設施和土壤,包括征信環境、制度規則、金融倫理等。而基于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相關概念邊界可能進一步拓展。

第二,具象化討論金融可以為共同富裕做什么事情。除了加強對高收入的規范和調節、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些方面更多地依靠財稅政策,其他很多方面都跟金融問題密切相關,尤其是隨著金融數字化、金融科技的發展,金融在這些領域能夠做更多的事情。比如面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的問題,在所謂新經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過程中,對應的金融體制如果能進一步適應增強產業數字化內生動力的需求,那么就能夠在增長動力方面找到一點新抓手,天然就可能促進共同富裕蛋糕做大。

 第三,金融要助力共同富裕,首先要做好防范自身的風險與問題,加強消費者保護。要充分提高對風險的識別跟判斷的能力,在不添麻煩的同時實現更好的把合適的金融產品匹配給合適的客戶。與之相應的,就是如何加強對金融消費者、金融投資者的保護。這個問題不僅產生在供給側,也可能產生在需求側,對金融消費者從需求端進行保護,這也是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除了常規性的消費者保護措施之外,還要更加重視系統性、體制性、制度性的問題。

第四,充分重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建設。土壤盡可能的完善,承載于上的金融交易活動就可能更好地進行有效資源配置。從狹義上講,金融基礎設施指各種各樣的支付清算設施,廣義的還包括數據服務體系、征信技術、監管合規、財務會計、金融文化等。而生態本質上是土壤,包含的內容更多了,比如現在不斷強調的金融倫理問題,金融倫理加上技術倫理,引發出金融科技倫理更復雜的一些內涵?,F在我們不能僅就道德層面討論虛無縹渺的金融倫理,而是把它落到自律、標準方面。所有基礎性的東西做好了,未來的金融發展才能真正使得金融服務共同富裕建立在資源合理配置基礎上,使得“普”和“惠”都更好地落地。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