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局:人民幣匯率沒有明顯的升值和貶值預期
摘要:王春英指出,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在全球范圍內表現穩健。今年以來,受到美聯儲加息、地緣政治沖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國際外匯市場變化的主線是美元走強,主要非美貨幣走弱。在這個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出現了貶值,但是與國際主要貨幣相比,人民幣幣值的穩定性比較強。
中國發展網訊 7月22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發布會上介紹了2022年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王春英表示,今年以來,面對更加復雜嚴峻的外部沖擊和挑戰,無論從人民幣匯率有關的價格指標看,還是從國際收支、涉外收付款等數量指標來看,都可以清楚看到我國外匯市場韌性增強的特征。
王春英指出,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在全球范圍內表現穩健。今年以來,受到美聯儲加息、地緣政治沖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國際外匯市場變化的主線是美元走強,主要非美貨幣走弱。在這個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出現了貶值,但是與國際主要貨幣相比,人民幣幣值的穩定性比較強。
“從美元指數的漲幅和其他主要貨幣的跌幅來看,截止到昨天,今年以來美元指數累計上漲超過11%,歐元、英鎊和日元兌美元的貶值幅度在10%-17%之間,人民幣兌美元貶值5.8%。從多邊匯率來看,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0.1%,說明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保持基本穩定。“王春英表示,從匯率預期來看,外匯遠期和期權相關指標顯示,人民幣匯率沒有明顯的升值和貶值預期,市場主體總體保持理性有序的交易模式。從最近的表現來看,雖然美元進一步走強,但是隨著國內經濟企穩回升,人民幣匯率在全球主要貨幣中的穩定性更加突出。7月以來多邊匯率穩中有升。
其次,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是穩定的,表現出相對均衡的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代客涉外收付款和銀行結售匯都呈現一定規模順差,近期個別渠道出現了短期的波動和季節性變化,但是沒有改變跨境資金流動基本平衡的總體格局,體現了我國國際收支結構的穩健性。
與此同時,經常賬戶順差以及長期資本流入仍然是穩定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基本盤。一方面,經常賬戶保持合理的順差。今年一季度經常賬戶順差889億美元,是歷史同期最高,比去年同期增長25%,和GDP的比值是2.1%,在合理區間。二季度貨物貿易順差比較高,跨境旅行等服務貿易的逆差在低位運行,初步判斷經常賬戶仍會延續合理順差的格局。另一方面,資本項下直接投資和中長期資產配置型資金仍在發揮主導作用。我國經濟長期發展前景向好,不斷改善市場環境,繼續吸引了直接投資和中長期資產配置為目的的資金流入。今年1-5月份,實際使用外資878億美元,同比增長23%;境外央行以及追蹤國際指數的配置型資金在我國債券市場中的表現是相對穩定的,具有平衡跨境資本短期波動的作用。
“總的來看,我國更加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為我國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將更有能力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王春英稱。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