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哈爾濱三農工作——十載耕耘自見功

2022-10-13 14:41 中國發展網
鄉村振興

摘要:相信在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中央和省、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哈爾濱市一定能再創“三農”發展新輝煌,為建設“四個農業”、打造“現代農業之都”做出應有貢獻。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倪馨 記者林強報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對黑龍江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聚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從2012到2021年這十年間,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加204.8億元,2021年絕對量1196億元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首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9800元增加到2021年的21512元,實現了翻一番的歷史性跨越。

這十年,糧食生產連年豐收,農產品供給保持充足,為黑龍江省糧食安全“壓艙石”地位做出了省會貢獻。全市糧食種植面積始終穩定在3000萬畝左右,糧食產量穩定在240億斤以上,占全省的16.3%。去年全市糧食產量達到253億斤,實現“十八連豐”。今年全市落實糧食種植計劃3127.1萬畝,大豆播種面積達到368.8萬畝,超額完成省定計劃目標,“十九連豐”實現在即。生豬產能穩定在320萬頭以上。肉蛋奶產量始終保持在100萬噸以上,供給充足。

這十年,農業基礎更加穩固,耕地保護更加有力,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劃定任務。全面建立“4+2”六級田長責任體系,落實黑土地保護示范區826萬畝,采取工程、農藝、生物等措施,有效保護黑土耕地“大熊貓”。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達到996萬畝?,F代農機物質裝備水平大幅提升,拖拉機擁有量達到33萬臺,大中型配套農具達46.7萬臺,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8.3%。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綠色有機認證面積發展到1124萬畝,供給品質穩步提升。

這十年,鄉村產業加快轉型發展,冰城農產品品牌享譽全國,農業資源優勢得到充分釋放。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583家,產值突破千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4.5%。我市九三糧油、東方集團糧油食品、雙城雀巢、益海嘉里、正大實業、墾豐種業、五常彩橋米業、龍江煙草共計8家企業入圍2021中國農業企業500強。尚志市食用菌、賓西雪花肉牛被列為全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重點建設項目。“哈字號”農產品叫響全國,五常大米”品牌價值達到703.27億元,位列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百強榜第5名,連續7年蟬聯地標產品大米類全國第一;方正、通河和延壽大米異軍突起,分列全國百強榜第24、25和32位。

這十年,鄉村振興制度機制更加完善,農村人居環境穩步提高,農民生活幸福指數大幅提升。全面建立起推進鄉村振興的組織領導體系、分工協作體系,形成了多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鄉村振興新格局。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提升作為鄉村振興的首場戰役,統籌推動農村垃圾、污水、廁所、能源、菜園五項革命,“村收集、鎮(鄉)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儲運體系基本建立,保潔隊伍實現全覆蓋,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基本實現有效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圓滿收官。五常市被確定為全省鄉村振興樣板縣(市),方正縣和通河縣被授予“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帶動形成了一批美麗宜居示范村。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大幅提升,鄉風文明扎實推進。農村居民上學、就醫有保障,創新就業呈現新氣象,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這十年,“三農”改革破冰先行,改革成效可圈可點,農業農村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市試點任務。方正縣、阿城區產改經驗在全國推廣。組建村集體經濟合作社1926個,建成市縣鄉三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累計完成產權交易額達3.54億元,農村沉睡資源要素加快流通。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15萬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到450萬畝,帶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到60%。巴彥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經驗在全國推廣。宅基地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扎實推進,農業農村重點領域改革紅利得到持續釋放。

回首十年歷程,哈爾濱市農業農村面貌發生了可喜巨變;展望未來發展,鄉村振興宏偉藍圖已經鋪開。未來五年,哈爾濱將立足新發展階段實際,堅定“四個農業”主攻方向,瞄定打造“現代農業之都”新目標,全力推動“三農”重點任務落實。一是堅決扛起保障糧食安全政治任務。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責任制,持續發揮主產區作用,“十四五”時期,全市玉米和水稻種植分別穩定在1700萬畝和900萬畝以上,大豆擴種到400萬畝左右,為夯實龍江糧食安全“壓艙石”地位再添新功。二是堅定實施“四個農業”發展戰略。堅持綠色引領、科技賦能,用好用足省會城市優勢資源,統籌抓好黑土地保護、現代農機裝備、種業振興等重點任務,加快推動數字技術、生物技術同現代農業有機融合。到2025年,建成黑土地保護利用示范區1310萬畝。高標準農田面積占比耕地總面積比例達到43%。三是加快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加大農業招商和項目建設力度,聚力打造農產品精深加工支柱產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2%以上。牢固樹立市場思維,統籌線上線下兩個市場,到2025年,全市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力爭突破60億元。四是持續深化農村改革。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健全統一規范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持續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多措并舉拓寬農民收入渠道,保持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居民良好勢頭,年均增長率穩定在8%以上。五是深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五年提升行動,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菜園開發利用和龍江民居建設等重點工作,讓山更綠、水更藍,農村更美麗。

當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相信在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中央和省、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哈爾濱市一定能再創“三農”發展新輝煌,為建設“四個農業”、打造“現代農業之都”做出應有貢獻。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