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青島西海岸新區打造美麗宜居城鄉融合發展共同體,全域創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

2022-10-13 15:04 中國發展網
鄉村振興 青島西海岸新區

摘要: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一個小山村蝶變為“中國江北第一畫家村”——達尼村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也是青島西海岸新區文化振興的優秀案例。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王雪、記者安然報道  金秋十月,放眼青島西海岸新區,處處都是“希望的田野”,釋放著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一座座新居亮麗多彩,一條條道路四通八達,一個個產業生機盎然,一幅壯美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西海岸大地上盡情鋪展。

建成110平方公里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12處鄉村振興產業集聚區成為促進鎮街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家門口就業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立足城鄉共生、關系緊密的典型特征,致力于打造美麗宜居城鄉融合發展共同體,全域創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沃野千里譜寫出嶄新華章。

文化振興激活致富路

鄉村振興,文化振興是靈魂。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一個小山村蝶變為“中國江北第一畫家村”——達尼村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也是青島西海岸新區文化振興的優秀案例。

曾經,大泥溝頭村三面環山、土地貧瘠、交通閉塞。近年來,大泥溝頭村堅持以“特”為先、以“文”為魂、以“旅”為徑,走出了一條服務三農、融合三產的新路子。在這片充滿藝術氣息的鄉土上,構建起了集藝術創作、作品展示、產品交易、文化交流、人才培養于一體的文化全產業鏈,年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旅游營業收入300多萬元,一條“文化+”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如今,達尼村正盤活低效閑置資產,打造現代農業引領區、藝術人文度假區、生態農旅體驗區,籌備成立村集體經濟發展公司,抱團發展產業項目,壯大村莊集體經濟。“張家屯網格位于生態農旅體驗區,梳理閑置宅基地20處,用于打造民宿客棧;西石嶺網格位于現代農業引領區,引進幸福村紅薯種苗,打造紅薯標準化示范種植區;聚焦三味農莊園區擴張經營需求,收回15畝村集體機動地、12.5畝閑置低效村集體建設用地,集中納入園區二期建設,帶動村民就業……”達尼村黨委書記張金寶對下一步的打算早已了然于心。

“預計明年五月份前后投入使用,建成后,這里將有科技體驗區、教育研學區、國防教育區等十大功能區,是以生態為文化核心、農業和研學為兩大支柱產業、五大分區為旅游功能配套的主題園區。”10月10日,幸福村生態文化博覽園總經理陳文吉告訴記者,幸福村將與張家樓街道積極探索,建立村企共富強村聯動機制,從老百姓就業、農業產業構建、旅游資源整合方面打造全域經濟體系,輻射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

筑巢引鳳搭平臺,張家樓街道跑出了鄉村振興“加速度”。“近年來,張家樓街道在優產業、聚人才、興文化、美生態、強組織上狠下功夫,規劃建設了占地1500畝的鄉村振興產業集聚區,培育了‘畫鄉達尼、紅色石河’等一批特色產業村,今年入選首批山東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張家樓街道辦事處主任張孝水介紹。

產業發展一村一特色

美美與共,和而不同。大美西海岸,每一個“美麗鄉村”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氣質與發展路徑。

以藏馬鎮為例,依據當地山地形勢特點,該鎮打造了藏馬山田園綜合體,這里的國際旅游度假區、影視外景地等,推動當地農民向職工轉變。

在藏馬山影視外景地,群眾演員日均能賺100元,既過了當演員的“癮”,又賺了錢。“在《封神》劇組里,俺演了一個母親的角色,真沒想到農民也能過過演員癮。”提及自己的群演經歷,藏馬鎮西南地村村民張蘭花喜上眉梢。讓她覺得開心的除了拍戲的新鮮體驗外,還有一天120元的收入,“農民的收入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好了。”

據藏馬鎮黨委書記于洋介紹,藏馬鎮地處藏馬山開發建設核心區,近年來積極探索鄉村“五大振興”有效路徑,統籌推進度假旅游、宜居康養、文化影視、創新創業、現代農業“五大產業”,創新實踐鄉村振興“彩虹模式”。“今年以來,我們聚焦鄉村產業振興,新開工重點項目17個,新投產項目6個,鎮域項目總數達到68個;加快人才振興步伐,實施‘青春鄉村’創新創業計劃,藏馬山居創客空間、源鄉和溪文創村等7處創新創業平臺引進大學生團隊117個,帶動就業1000余人。”于洋告訴記者。

居民臉上洋溢著幸福與滿足;一棟棟造型古樸、典雅的美學建筑掩映在山水田園中;康養綜合體、藏馬影城、大學生創客空間等項目建成使用……沿路探訪藏馬山居小區,可以發現幸福皆有跡可循。“看我們現在的居住環境多好,以前住平房,冬天取暖不方便,住上樓房后就集中供暖了,生活條件好了很多。”藏馬鎮河西屯村村民范愛云開心地說,住進樓房后,自己還會時?;卮遄永镛D轉,“原來的村子還在,現在成了河西屯文創村。”

于洋告訴記者,河西屯村是藏馬山居4個搬遷自然村之一。在修舊如舊基礎上,引進第三方平臺公司招商運營管理服務,吸引大學生創業團隊30個,帶動就業150人,實現“農民上樓居住、創客入村創業、村民回村就業”的發展局面。

生產要素迸發新活力

“三農”工作是重中之重,農業農村必須優先發展,但重點在于該如何發展?對此,作為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的西海岸給出了答案:聚焦改革創新,構建農業農村改革體系,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王臺街道便是改革的先行者。

2020年6月,王臺街道(原王臺鎮)引導轄內22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出資近5000萬元,成立青島王臺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這是青島市首家鎮級集體經濟投資開發公司。運營一年多來,實現了248萬元的保底收益,入股各村平均增收達10萬元,既服務了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發展需要,也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新思路。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土地承包權有償退出試點……近幾年,青島西海岸新區推出一系列政策,探索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的空間,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目前,青島西海岸新區土地規?;洜I面積達55.18萬畝。通過大力發展合作社,100%的村黨支部領辦了農民合作社。土地流轉、集體經濟股份收益等進一步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王衛青介紹,新區越來越多農戶開始擴大經營規模,提高農業發展效率,他們不再把自己的命運綁在土地上,以更現代的方式改變生活。

王衛青表示,下一步還要培養造就一批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讓他們不僅成為致富能手,更成為致富帶頭人,影響一批,帶動一批,讓更多村民實現在家門口致富的夢想。

62歲的冷啟成就是這樣一個“能人”。自1982年8月從山東淄博商業學校釀造專業畢業以來,冷啟成長期從事葡萄酒等果酒的生產研發,研發成果顯著。2003年起,青島西海岸新區藍莓種植規模逐漸擴大,由于當時藍莓產業只停留在初加工環節,果農收益增長緩慢。面對窘境,冷啟成帶領研發團隊開始了藍莓果酒的研究。很快,他創造性地采用陽離子交換降酸和低溫發酵等技術研制出“瑪麗牌”藍莓酒,榮獲“山東省輕工名牌”稱號。由他所參與和推動的藍莓深加工產業,有效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要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必經之路。在鄉村振興征程中,西海岸新區正激蕩磅礴力量,使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的愿景一步步照進現實。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