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干沙灘”蛻變“金沙灘”的路徑密鑰:府際合作的閩寧模式

2023-11-15 12:39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共同富裕 鄉村振興 閩寧協作

摘要:在省區互助的協作互助機制下,聚焦“民富、業興、人旺、宜居”目標,閩寧模式勢必會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

10月25日的寧夏,已入深秋。下午14時許,伴著午后的陽光,中國人民大學寧夏鄉村振興的新突破課題組祁凡驊教授團隊漫步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寬闊整潔的道路上,映入眼簾的,到處都是紅磚赤瓦、燕尾山墻,很多屋頂被設計成兩頭尖尖翹起的福建民居風格。

很難想想,在27年前,這里還曾是一貧如洗的隔壁荒灘。

來到村民丁成民家,穿過綠樹成蔭的小院,走入客廳,只見光潔的地磚、漂亮的茶幾、時尚的布藝沙發,簡單但講究,暖氣片、機頂盒、寬帶等一應俱全。

“今日閩寧鎮,綠樹成蔭、良田萬頃、經濟繁榮、百姓富裕。”在和課題組聊天中,村民丁成民在言語間透露著幸福和滿足。

說起曾經的“窮”,丁成民陷入到回憶中:因為舍不得用水,村民們洗碗用抹布直接擦;買不起碗的人家,在炕上挖幾個小洞,倒進饃饃面糊,一家老小擠在炕沿兒上吃。趕上下雨,他們就趕緊到地里邊干活邊淋雨,回家后把身上擦干,就算洗過澡了。睡覺沒有被子,冬天冷的受不了,就在床下鋪層羊糞取暖……

和所有搬來的村民們一樣,丁成民一家曾居住的“西海固”,一度窮入骨髓。曾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

1990年10月,寧夏南部山區西海原兩縣的1000多戶移民搬遷到永寧縣境內,建立玉泉營、玉海經濟開發區。這是閩寧鎮的前身,這批移民也是閩寧鎮的第一代移民。

“天上無飛鳥,地里不長草,十里無人煙,風吹沙粒跑”,這是丁成民對閩寧最初的印象:“由于水土不服、土地貧瘠,且面臨耕作方式的轉變,很多群眾逃了回去,最初的移民工作反反復復。”

搬得出,還要能留得住。這是當時移民工作最大的難點,也是需要盡快破解的痛點。因地制宜,因事而議,移民和扶貧干部團結一心,肝膽相照,患難與共,提出了,脫貧攻堅,必須要由最初的種植業、養殖業發展等,向多產業融合發展。

閩寧鎮地處荒灘,土地耕作難度大,但礦物質含量高,加上晝夜溫差大,專家論證后認為非常適合葡萄等經濟作物生長。

閩寧鎮副書記馬鈺剛介紹到,“早在2011年,位于閩寧鎮原隆村的立蘭酒莊流轉村民土地2400畝,用來種植釀酒葡萄,現年產銷葡萄酒近70萬瓶。酒莊長期雇用52名村民,農忙時節大量就近招工,每年還向移民群眾支付土地流轉費200多萬元。”

嘗到甜頭后,閩寧鎮開始鼓勵群眾發展釀酒葡萄種植產業。先后種植釀酒葡萄8萬畝,建成集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釀造、銷售及文化旅游功能于一身的酒莊13家,葡萄酒年加工能力3.16萬噸。注冊“賀蘭紅”葡萄酒品牌,運營閩寧鎮紅酒一條街,打造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集散地,連續舉辦兩屆中國(寧夏)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葡萄酒文化藝術節,開展搖滾音樂節、攝影作品展、特色農產品采摘等10余項活動,吸引四方來客共同分享豐收的喜悅,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向世界展現寧夏葡萄酒的國際范兒。

來到閩寧鎮的凱盛浩豐(銀川)智慧農業產業園內,課題組看到,工人們正在智慧玻璃溫室內采摘“桃太郎”番茄。這里的番茄每天采摘量達8噸以上,采收周期為12個月,預計年產番茄約3200噸。據馬書記介紹,目前,園區已吸納木蘭村、福寧村、園藝村等周邊村鎮100多名移民群眾務工。產業園還計劃打造西北地區設施農業技能培訓基地,通過現場授課、視頻教學、連線答疑等方式,為當地群眾提供蔬菜植物保護、秧苗的田間管理、番茄植株修剪、水肥施用管控等培訓,培養從種植到銷售各環節的專業人才,促進當地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

當年8000人的貧困移民村,如今已經發展成6萬多人的生態移民示范鎮—閩寧鎮。2022年,全鎮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775元。

實踐證明,對“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地區的貧困群眾,必須下決心讓他們走出大山,易地搬遷安置到有發展潛力的地區,整合項目、資金集中攻堅,才能從根本上拔掉窮根。

拿閩寧鎮現今的變化來說,從無到有、從窮到富,見證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巨大成就,探索出了易地搬遷扶貧的新路子。

曾經的閩寧鎮,因扶貧而生,為脫貧而建,從無到有、從窮到富,是我國貧困地區通過對口扶貧協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范例。今天的閩寧鎮,一棟棟規劃整齊、鱗次櫛比的小樓房拔地而起,家家房前屋后樹木蔭郁……從西海固搬遷來的6.6萬生態移民過上了好日子。

閩寧鎮從無到有、從窮到富,見證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巨大成就,成為中國治理模式的一大創舉,閩寧模式成為東西部府際合作的典范。閩寧模式是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為世界解決扶貧問題的獨特經驗,凝聚著“中國之治”的智慧結晶。同時,閩寧模式也是對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

在省區互助的協作互助機制下,聚焦“民富、業興、人旺、宜居”目標,閩寧模式勢必會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

(祁凡驊   李正午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