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成縣鎖池:奮力推動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摘要:“今年我們村上共整治圖斑236畝,已全部種植花蕓豆,預計每畝收益1500元,增加了農民致富渠道。”索池村黨支部書記王占強說。
中國發展網訊 今年以來,甘肅省隴南市成縣索池鎮以聚焦產業興旺、聚焦創新開放、聚集協調發展、聚焦綠色生態、 聚焦和諧幸福“五個聚焦”,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增強區位競爭優勢,因地制宜建設和美鄉村,推動“兩山理論”落地見效,建設宜居宜業魅力索池,奮力走出了一條推動鎮域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圖為邀請技術員對田間蔬菜管護進行培訓 童鵬鵬攝
聚焦產業興旺,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自春耕開始以來索池鎮整合發揮各類資源優勢,在鞏固提升核桃、金太陽杏、西洋櫻桃、中藥材、蔬菜等現有產業的基礎上,精心管護去年發展的陽光玫瑰葡萄和車厘子產業,積極爭取栽植連翹4000株、花椒11000株、訂單萬壽菊551.5畝,發展“一年兩茬”無筋豆30余畝,結合非耕地圖斑整治,集中種植花蕓豆73畝,鼓勵支持合作社發展訂單辣椒445畝,大力發展大草灣村肉牛養殖、唐山村生豬養殖和蛋雞養殖,在索池村謀劃建設手工掛面加工基地,聚力打造特色手工掛面品牌,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圖為成縣鎮村合力修建產業致富路 童鵬鵬攝
“今年我通過土地流轉種植無筋豆30畝收入24萬元、訂單辣椒10畝預計收入3萬元。種植過程中鎮上多次邀請技術員現場指導一系列管護措施?,F在我不僅能夠獨自管護種植園,還能帶領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讓群眾生活越來越富裕。”成縣索池鎮安塄村成縣土地旺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杜小都說。
聚焦創新開放,不斷增強區位競爭優勢
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持續推進“三抓三促”行動,扎實開展全鎮干部紀律作風專項整治,通過理論武裝、警示教育、問題整改等具體措施,不斷提升黨員干部綜合素養,教育引導黨員干部重實績、務實效。選派專職化村黨組織書記3名,公開招聘專職化村文書4名,培養村級后備干部60余名,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深入挖掘優秀鄉土人才,組織開展各類培訓5次430余人次,培育壯大農村實用人才和技能人才,鼓勵支持優秀人才返鄉創業,激發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持續轉變工作作風,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切實營造良好興業投資氛圍,利用政策、區位、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激發發展活力。
聚焦協調發展,因地制宜建設和美鄉村
索池鎮以鎮政府和索池村黨群服務中心為重點,以“九改”實施為目標,對路邊、屋邊、水邊、田邊進行改造提升,完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水平。組織發動黨員干部群眾集中整治村社道路、公共區域、農戶房前屋后,清理道路兩側柴草、糞土、淤泥、亂堆亂放320余處,出動大型機械35輛,人力3200余人次,拆除危舊房屋97戶258間、殘垣斷壁152米、廢舊圈舍15座。廣泛發動黨員干部群眾投工投勞,對江武路沿線和村社主干道進行邊溝邊坡清理、路肩培土、路基修復、路面清掃、美化亮化等養護工作,開展農村公路養護70余次,出動2600余人次,動用大型機械60余次,維修水毀道路6公里,疏通邊溝40公里,養護公路81公里,鋪設道沿石30公里,打造小景點16處。
“現在村上環境越來越好了,路也越來越寬了,田間道路也四通八達,我們無論是去干活還是串門,路上再也看不見垃圾,也不用擔心走路磕磕絆絆,環境質量一直在不斷提升,多虧鎮上為我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索池村村民車興旺說。
聚焦綠色生態,推動“兩山理論”落地見效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全面落實鎮村兩級河長、林長工作責任,堅持常態化巡河巡山制度,持續開展長江流域禁捕宣傳活動,全面清理黑臭水溝渠,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深入開展亂占耕地大清理行動,加大宣傳引導和日常監督巡查力度,全面排查整治農村亂占耕地和耕地撂荒等問題,做到規范用地審批和復耕復種兩手抓,實現動態“清零”;按照“農戶自愿、親友代管、合作社流轉、收歸村集體集中托管”的復耕模式,通過“人機共治、齊抓共管、倒逼清零”的具體措施,整治11個村的非耕地圖斑158個575.66畝,嚴守耕地保護紅線。
“今年我們村上共整治圖斑236畝,已全部種植花蕓豆,預計每畝收益1500元,增加了農民致富渠道。”索池村黨支部書記王占強說。
聚焦和諧幸福,建設宜居宜業魅力索池
堅持黨建賦能,持續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不斷激發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組織鎮村干部對全鎮重點戶開展動態監測大排查,新納入監測對象8戶29人,消除風險退出4戶17人,持續精準落實防返貧監測幫扶措施,排摸上報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33戶,輸轉外出務工人員2555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入推進主動創穩行動和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全力排查化解矛盾糾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鄉村建設難點堵點問題,辦理民生實事110余件,持續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從嚴落實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定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排查整治各類安全隱患,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陳爭強 童鵬鵬)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