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賽迪百強縣發布!縣域經濟第三產業占比穩步提升
摘要:2016-2019年,我國縣域經濟的二產主導地位漸失,三產占比穩步提升,四成省份縣域以二產為主導,六成省份縣域以三產為主導。8月4日,由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1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正式發布。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王曉濤報道 2016-2019年,我國縣域經濟第二產業的主導地位漸失,第三產業占比穩步提升,四成省份縣域以第二產業為主導,六成省份縣域以 第三產業為主導。8月4日,由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1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正式發布。
報告顯示,百強縣區域分布不均,東部優勢明顯。東部地區占65席,中部地區占22席、西部地區占10席,東北地區占3席。與2020年相比,東部地區席位減少2席,西部地區增加2席,中部及東北地區保持不變。在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省占比逾半,并包攬前3位。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三省表現搶眼,分別占25席、18席和13席。
百強縣近三年來區域分布格局變化較小。東部地區入榜縣域數量達到65個,仍占絕對優勢,但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中部地區縣域上榜數量維持22個,但總體看年均有所增長,上漲勢頭較強;東北地區趨于平穩,上榜百強縣的縣域數量保持3個;西部地區波動中保持增長,2021年新增2個。
百強縣規模實力突出,“千億縣”達到38個。2020年,百強縣中GDP突破千億級別的縣域達到38個,較上年增加5個。“千億縣”中,江蘇省占有16個席位,占比42.1%,浙江省跟隨其后,獲得9個席位,福建省4個席位,其余省數量均不超過3個。
百強縣發展水平較高,可與“粵蘇浙魯”并肩。與部分經濟大省相比,2020年,百強縣GDP、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略低于廣東省和江蘇省,高于浙江省和山東省,彰顯出百強縣強勁的經濟實力與較高的發展水平;而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僅高于山東省,遠低于廣東省,略低于江蘇省和浙江省,另一方面,百強縣進出口總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低于廣東省和江蘇省,高于浙江省和山東省,彰顯出百強縣強勁的外貿實力和居民消費能力。
百強縣投資拉動增長顯著,工業支撐經濟發展。2020年,百強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速平均水平為3.9%,高于全國水平2.7%。與經濟強省比,百強縣高于江蘇省、山東省,但低于廣東省和浙江省。但不可忽視的是,固定資產投資對于整體縣域來說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2020年,百強縣第二產業增加值及第二產業占比都超過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和山東?。话購娍h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廣東省,略低于江蘇省、浙江省和山東省。
百強縣富民與強縣并舉,城鄉走向共同富裕。2020年,百強縣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11.2萬元,已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2020年,百強縣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國分別高出25.8%、13.9%、60.3%。2020年,百強縣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城鎮居民比重遠高于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和山東省,表明百強縣城鄉人均收入相對均衡。
報告認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縣域經濟發展呈現六大特征趨勢:一是發展定位從國際大循環“供給泵”向雙循環末端“壓艙石”加速轉變;二是發展主體從產業配套的承載地向工業經濟的主陣地加速轉變;三是發展空間從城鄉二元發展模式向城鄉深度融合發展加速轉變;四是發展模式從孤立封閉發展向區域協同一體化發展加速轉變;五是發展任務從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向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加速轉變;六是發展方式從資源環境粗放消耗向可持續的綠色縣域加速轉變。
據悉,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自2016年起連續發布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王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