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局下樹立“整體安全觀” 打造中國企業“出海”工作范式
--來自2022中國企業走出去風險發布會的報道
摘要:6月28日,2022中國企業走出去風險發布會(以下簡稱“發布會”)在京舉行。與會官員、專家學者表示,不論有多大風險,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腳步不會停下來。面對動蕩不安的世界,中國企業必須樹立對外投資合作的整體安全觀,打造中國企業“出?!钡墓ぷ鞣妒?,切實維護自身的海外權益。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王曉濤報道 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沖突影響交織疊加,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紊亂、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更加脆弱,為各國發展蒙上陰影。危機會帶來失序,也會催生變革,關鍵取決于如何應對。
6月28日,2022中國企業走出去風險發布會(以下簡稱“發布會”)在京舉行。與會官員、專家學者表示,不論有多大風險,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腳步不會停下來。面對動蕩不安的世界,中國企業必須樹立對外投資合作的整體安全觀,打造中國企業“出海”的工作范式,切實維護自身的海外權益。
團結攜手謀安全
面對前所未有的國際大變局,中國企業“走出去”發展不是短期行為,而是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模式的客觀要求,是開展國際市場競爭與合作的必然路徑,是參與產業鏈供應鏈中上游分工并保持穩定的不二選擇。
江泰國際合作聯盟主席沈開濤在發布會上說,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境外安全風險防控要堅持可預測、可防控、可持續,中國企業必須樹立對外投資合作的“整體安全觀”。
中國古語說“獨腳難行,孤掌難鳴”。在沈開濤看來,整體安全觀就是企業要貫徹落實國家安全的基本方略,確保企業走出去之后的發展利益和安全關切,堅持可預測、可防控、可持續的境外安全風險管理和投資利益保護。比如,要兼顧短期風險與中長期風險;要統籌維護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要著力貫通國際規則與國內規制;要平衡企業自身安全與供應鏈安全。
與會嘉賓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要注意四點:一要積極利用國際資源,補充國內供應鏈短板,主動融入國際市場和全球產業鏈體系;二要加強合規意識和風險意識,充分了解和遵守東道國法律法規、風俗習慣、健全企業風險防范體系等;三要合作共贏,要有益于東道國發展,促進當地人就業,主動開展綠色投資等;四要履行社會責任要跟業務所在國可持續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發布會秘書長原越表示,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在此嚴峻的形勢下,發布會以范式的方式提示“走出去”的企業一定要樹立境外安全風險防控新觀念,恪守兩個風險基本原則,并壓實三大風險責任體系,落地四項風險防控工作。
據了解,針對中國企業“走出去”安全防范問題,發布會期間發布的《2022中國企業境外安全風險防控工作范式》指出,中國企業在鞏固現有安全風險防控工作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應對長周期風險,加強對“泛安全化”的風險研究,主動防范區域供應鏈風險,科學統籌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對境外新增投資項目要更審慎,要深入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對境外已投資項目要強化安全風險防控,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北京融商一帶一路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秘書長賈輝在發布會上建議,中國企業應當探索建立境外項目風險的全天候預警評估綜合服務平臺,及時預警、定期評估。要加強海外利益保護、國際反恐、安全保障等機制的協同協作。
揚帆破浪啟新程
數據顯示,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建設與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政策的指引下,我國對外經濟合作穩步推進。目前,我國已有4萬多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分布于全球的188個國家及地區。我國每年對外全行業直接投資達1300億美元左右,位居世界第二。
在這一過程中,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中國企業不得不思考自身走向國際化的道路要如何調整。此外,外部環境也對中國企業提升經營管理能力、遵守國際商貿規則、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沙祖康在給發布會的賀信中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要有膽有識,還要用科學前瞻的思維來有效地應對未來復雜且不確定的風險,提升知風險、防風險、抗風險的綜合能力。
對于企業如何樹立對外投資合作的整體安全觀,沈開濤建議,企業首先要有對外投資合作安全的大格局;其次,企業要有合作共贏的風險防控思維;最后,企業要有依托政府公共服務的理念。
落實風險防控制度,要壓緊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和主管部門管理責任。對此,沈開濤分析認為,企業的主體責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積極利用國際資源,補充國內供應鏈短板,主動融入國際市場和全球產業鏈體系;二是加強合規意識和風險意識,充分了解和遵守東道國法律法規、風俗習慣、健全企業風險防范體系等;三是合作共贏,要有益于東道國發展,促進當地人就業,主動開展綠色投資等。
對于政府部門的管理責任,與會嘉賓則表示,一要動態研判局勢,精準制定相關政策和要求,有力引導企業走出去發展,有效落實風險防范工作;二要借助市場力量和資源,促進更高水平的建設投資,構建風險防控公共服務體系,發揮規范市場與服務企業的基礎作用;三要支持和培育第三方綜合服務平臺發展,指導平臺更好地構建全球化的生態服務圈,滿足廣大中小企業走出去的服務需求。
調查顯示,近年來,許多國家和地區對中國企業的認可度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企業走出去成效顯著。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公使銜商務參贊王立平在發布會期間舉行的“境外園區與民營企業面對面”活動上表示,中國企業赴泰國投資近一半投資額落在泰中羅勇工業園,累計產值超過220億美元,超過90%的入園企業盈利,已有超過200家中國企業入駐,該園區已成為中國傳統優勢產業在泰國甚至東盟最大的產業集群中心與制造出口基地,是一個成功的典范。期盼更多中國企業能夠深度挖掘中泰經貿合作潛力,促進對泰投資。
風險版圖指方向
中國企業如何化解“走出去”風險挑戰、推進高質量發展?
發布會期間發布的“2022年中國企業走出去全球風險版圖”,從綜合風險、政治風險、經濟風險、營商風險、安全風險、旅行風險、衛生風險等多個維度提示了中國企業走出去面對的主要風險。
比如,中國企業走出去全球風險亞洲版圖指出,東亞、西亞、南亞等區域營商環境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化趨勢。“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但仍需防范外部因素的持續干擾。
中國企業走出去全球風險歐洲版圖指出,俄烏沖突催化地區國家對外經濟政策泛安全化抬頭,對外經貿合作投資審查力度更加嚴苛,總體營商環境風險升高。但中歐經貿合作基本面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合作前景仍可謹慎期待。
2022中國企業走出去全球公共衛生風險版圖則提醒,3年來,新冠肺炎病毒變異迭代、疫苗接種總體遲緩、全球疫情此起彼伏,對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全球供應鏈安全乃至全球經濟恢復的拖累仍將持續,進一步加劇了2022年全球公共衛生風險。中國企業需要充分認識區域性傳染病風險,預防疾病感染、擴散。
在談及“2022中國企業走出去全球風險版圖”時,沈開濤建議,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僅要著力化解當下的短期風險,更要放眼對外投資合作的中長期大環境,未雨綢繆,做好安全風險的防范規劃,維持對外投資合作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要把維護自身安全與海外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掛鉤,與上下游企業的可持續經營掛鉤,創造安全可靠的運營環境。
中國海外安全研究所秘書長戚凱教授也表示,在“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階段,風險變化是動態,企業家們要客觀看待、理性應對,方能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王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