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老齡社會30人論壇專題研討會(69):基于實踐的社區養老服務發展思考

2023-06-09 11:45 中國發展網
社區養老服務 人口老齡化 失能

摘要:一直以來,家庭是老年人主要的照護來源,但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和經濟發展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家庭無法全面照顧和支持老年人的需求。因此,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成為了解決老年人照護需求的重要途徑。

中國發展網訊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社會結構的變化,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一直以來,家庭是老年人主要的照護來源,但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和經濟發展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家庭無法全面照顧和支持老年人的需求。因此,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成為了解決老年人照護需求的重要途徑。那么,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策略和模式在政策和法規框架、基礎設施建設、專業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應如何優化,怎樣為老年人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服務體驗,實現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愛和支持,值得進一步關注和思考。日前,老齡社會30人論壇和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院主辦專題研討會,邀請樂齡社區養老創始人王艷蕊主講“基于實踐的社區養老服務發展思考”。 王艷蕊在社區養老服務實踐中發現,中低收入群體的失能失智社區養老最難。她認為更合適的作法是,高端老齡群體的需求,可通過商業方式解決;低端群體的需求,由政府托底;中端中失能失智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是難點,需要在政府支持下大力發展。

近日出臺的《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制定落實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建立精準服務主動響應機制、完善基本養老服務保障機制、提高基本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提升基本養老服務便利化可及化水平等。“我們發現政策穩定性對于推動養老行業穩定發展很重要。”王艷蕊認為。

王艷蕊曾赴日本東京的老年日間照料所考察,“早上配有電動輪椅的汽車把老人從家里接到日間照料所,在這里做康復、吃飯,晚上再把老人送回家。日本日間照料費90%都是由長期照護保險負擔,甚至是車接車送的費用也是。”

結合自身社區實踐,王艷蕊介紹了以下幾種社區養老模式:

模式1.0,即社區助老圈,讓低齡老人幫扶高齡老人。“社區養老院往往會被居民反對,社區如果有大量老齡志愿者,當遇到一些反對的居民,這些老年志愿者會站出來協調。搭建社區互助平臺的助老圈是特別重要的一點。”

模式2.0,即益家園,需要專業社工介入。“北京現在也在推進時間銀行,但我覺得還不是特別成熟,我們到年終給老年積極分子一些獎勵,但是需要有專業社工,協助他們做一些專業活動。”

模式3.0,即日間照料,對場地、適老化有要求。“開展老年餐桌,需要志愿者、社工和護理員都介入才能做好日間照料。”

模式到4.0,即社區養老驛站,小規模多機能。“在日本的社區里,有短期托管、日間照料、居家養老、社區互助,精神慰藉和醫養結合。我們國內現在也有小型社區養老驛站,這些站點都是挨著社區衛生中心??梢越档统杀?,不需要全職醫生,就醫也很方便。比如,短期托管是24小時的照護,居家服務包括助浴和助潔、助行、助購和送餐服務等這樣小規模多功能的社區小型驛站。”

模式5.0,即街道級養老照料中心。照料中心由機構托老、社區托老、居家助老、信息管理、專業支撐和技能實訓構成,貫通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實現統一管理、質檢、培訓。(楊文)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