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西固金溝:在“田間地頭”書寫“民生答卷”
摘要:風雨潑墨寫春秋,實干為筆寫華章。正如牟業瓊所說:“我會懷揣著熱情和熱愛,帶著不忘初心的‘種子’在家鄉撒播,服務民生,造福民生,把汗水灑在田間地頭,把收獲寫在群眾笑臉上?!?/p>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周俊宇 記者王斌報道 “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看著每逢節假日蘭州西固區金溝鄉游人如織的場景,牟業瓊不禁感慨生活越來越“有滋有味”。誰也不曾想到,金溝鄉集農業采摘、旅游觀光、度假休閑、餐飲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杏花谷在幾年前還是一處荒山野林。近年來,身為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蘭州市人大代表的牟業瓊積極發揮“頭雁”作用,以帶領區域群眾共同致富為己任,通過文農旅產業發展探索出“黨建引領、以企帶村、共同致富”的發展新路徑。
“雙重身份意味著雙重責任,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我始終堅持將群眾牽掛的事辦好、把人大代表職責履行好,就是我的使命與責任。”在金溝鄉人大調研鄉村振興座談會上,牟業瓊這樣說。作為一名基層代表,他在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盡職盡責當好人大代表,在鄉村振興與經濟社會發展道路上書寫著一名基層干部的實干與擔當。
做農產品安全守護人
“裝滿群眾的米袋子,鼓起群眾的錢袋子。”一直是牟業瓊的夙愿,也是他竭力奮斗的動力。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牟業瓊始終緊盯農業生產,著力改善金溝鄉農業基礎設施。農產品安全不安全,還要靠老鄉,他積極爭取資金扶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種好“安心牌”農產品,拎好“放心牌”菜籃子。此外,他還注重土特產品牌建設,以百合、紅富士蘋果、杏子、桃子及蔬菜生產為抓手,通過集中培訓、踏田會診、微信提示等方式,組織鄉農技人員對全鄉20幾家規模種植經營主體、30多個種養殖大戶,在關鍵時期進行全方位重點指導。
“詩情畫意在山水,自然自在小金溝。”熟悉牟業瓊的朋友們一聽到這聲音就感到欣慰,這也是金溝農民們最熟悉、最愛看的抖音號之一——“狗剩子”。如何擴大農產品銷路?牟業瓊苦思冥想,決定借助新媒體推廣土特產,幫助農民線上銷售產品。于是,他自己注冊抖音賬號,利用空閑時間研究起拍視頻、剪視頻,站在田間地頭、老百姓家里對著手機開始與大家講金溝人文情懷、土特產話農事,還將農產品編成順口溜,及時更新抖音平臺動態,得到老百姓熱烈關注。他說:“我想通過這種方式,把父老鄉親們改革后的金溝故事播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在黨帶領下,在鄉村振興的大好環境下,金溝這片金土地發生的巨大變化,我不僅可以帶動農民行動起來,讓更多山外邊的人走進金溝、了解金溝、關注金溝!”
做鄉村振興領路人
完善基礎設施、發展旅游經濟,讓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朋友是他的“肝膽”,他更是群眾念念不忘的“鐵哥們”,是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的人。做好群眾工作關鍵在一個“情”字,只有感情上貼近群眾,與群眾交知心朋友,在群眾面前不端“官架”、不講“官話”、不打“官腔”,在察民情、訪民意過程中,他時刻做到將心比心。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須旺。”金溝鄉屬于二陰山區,地理位置優越,農業基礎較好。如何更好地將代表作用發揮與推動農業發展緊密結合,將鄉村振興之路走得更加踏實有力成為他一直思索的問題。“走出去”是他想到的第一個答案。他積極參加市區代表活動,在與各級代表交流中,逐漸打開思路。他主動靠前服務,指導各村與企業雙向自愿結對,實現經濟效益看得見的飛躍。在“走出去”的同時,還將規模農業項目“引進來”。依托全鄉兩個片區資源稟賦,依據各片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全力構建“千畝有機百合種植、千畝特色蔬菜、千畝綠色果園”的產業布局,帶動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指導小金溝村成立狗剩專業合作社,邦紅種養殖合作社、尚古堂九年玉百合種植合作社、花饃饃無塵車間(即將投入使用)等項目,為村集體收入注入源頭活水。
爭做群眾貼心守護人
“在其位,謀其職。” 用力用心用情當好群眾利益守護者。牟業瓊深知為民履職責任重大,辦好老百姓的事沒有訣竅,實干就對了。他苦口婆心、將心比心的為民初心,贏得群眾好口碑,用大干實干、敢闖敢試的為民情懷,把聽民聲、察民情、聚民智、解民憂貫穿于人大代表日常履職及本職工作中,當好群眾權益的維護人。
在走訪中,他了解到小金溝村麻家灣社有一條600余米的斷頭路,因農戶矛盾年久失修,到下雨天周邊群眾怨聲載道,在得知該路段為全村唯一未實施硬化的道路后,他積極向區鄉人大反映,建議將該路納入農田工程組織實施,并親自協調施工過程中的矛盾,2020年6月該道路硬化順利完工。2023年積極向區農業農村局爭取資金200萬元,加大對麻家灣社區自來水應用工程的改造項目,已完成改造工程量的80%,目前正在緊張施工中。
在老百姓眼中,他是干部更是親人。正是他這種親民為民的服務觀念、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和傾其所有的工作熱情,以星星之火,燃起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燎原之火”,為全鄉農業產業蓬勃發展貢獻力量。真心換民心,真情換民意。村內殘疾人、生活困難戶一直是他重點關注對象,他時常帶領黨員干部給予他們情感上細致入微的關懷和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從幫助代買生活用品,到節假日探望慰問,一樁樁、一件件小事無不詮釋著這名村支書對村民深厚的愛。
小金溝村村民王學東,妻子去世,兒子在外打工,不幸生病臥床生活不能自理,他第一時間帶上生活用品上門看望。“我聽到最感動的話,是每當給村民幫忙后,他們毫不猶豫地說:只要書記在,啥都不用擔心不用怕,我覺得這是對我最大的認可,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自豪地說。正是他扎實工作,不僅成為村民團結的主心骨,也是群眾口中的貼心人。
金溝鄉是蘭州西固區唯一的山區鄉,易發生地質災害,暴雨來襲,他第一時間投入到防汛工作中,連夜組織村干部、網格員、黨員志愿者堅守防汛一線,并利用微信群、“大喇叭”等實時通知防汛最新消息。他率先作為,主動清理道路淤泥,搶挖排水溝,確保汛期排水安全通暢;帶頭對村內低洼易積水區房屋,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地方進行全面排查,并宣傳防汛知識,提醒村民做好各項防范工作。在他的帶領下,大家齊心協力奮戰在防汛一線,確保全鄉群眾生產生活安全。
除干部群眾良好“口碑”外,他的付出也得到了省市區委的充分肯定,他先后獲得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蘭州好人、蘭州市第十七屆人大代表,西固區領軍人才、最美退役軍人等榮譽稱號,成就了他志在田野寫豐收惠民生的生動實踐。
風雨潑墨寫春秋,實干為筆寫華章。正如牟業瓊所說:“我會懷揣著熱情和熱愛,帶著不忘初心的‘種子’在家鄉撒播,服務民生,造福民生,把汗水灑在田間地頭,把收獲寫在群眾笑臉上。”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