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首屆南湖論壇(唐山)暨全國鋼標委增材制造標準化工作組成立大會召開
摘要:皮建華強調,“十三五”時期,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提前完成壓減產能任務,全面取締“地條鋼”違法違規產能,實現全行業脫困發展,行業兼并重組取得新進展,節能減排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中國經濟導報訊 記者郭丁源報道 6月22日,“2021 首屆南湖論壇(唐山)·鋼鐵工業低碳高質量發展暨全國鋼標委增材制造標準化工作組成立大會在唐山召開。論壇圍繞“加快鋼鐵產業綠色轉型,推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題,探討了中國鋼鐵產業低碳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本次論壇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河北省發展改革委、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主辦;唐山市發展改革委、唐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聯合承辦;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河北津西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遷安市九江線材有限公司、河北東海特鋼集團有限公司、唐山瑞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唐山東華鋼鐵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唐山東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河北新金鋼鐵有限公司協辦。來自國家部委、地方政府部門、行業學協會、鋼鐵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程技術裝備公司、媒體等單位的近300名領導、專家、專業人員代表參加了論壇。
出席論壇的領導專家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二級巡視員皮建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黃導,中國金屬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王天義,河北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高俊釗,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紀永健,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龍強,唐山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郎文昌,唐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趙永峰,唐山市曹妃甸區副區長董煥德等。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副院長秦松,院長助理、世界金屬導報社長付靜分別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論壇。
張龍強表示,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約束下,中國鋼鐵工業必須科學、系統、務實地制定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和路線圖,加快推進鋼鐵工業碳減排工作,全面提升我國鋼鐵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展望未來也要立足當前,中國鋼鐵要加快做好行業低碳轉型發展的頂層設計,提前謀劃與布局碳減排工作,完善碳排放管理與標準支撐體系建設。他表示,“十三五”以來,信息標準院從綠色制造體系、高強低碳節材產品等領域制修訂了一批標準;在組織層面,根據國家碳達峰與碳中和以及行業低碳發展的需求,積極籌建全國鋼標委碳排放管理標準化工作組和全國鋼標委低碳冶金標準化工作組,引導企業管理碳排放、推廣低碳產品、應用低碳技術,推動了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皮建華強調,“十三五”時期,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提前完成壓減產能任務,全面取締“地條鋼”違法違規產能,實現全行業脫困發展,行業兼并重組取得新進展,節能減排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但是,鋼鐵行業也面臨挑戰,從鋼鐵行業自身看,長期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尚未根本解決;從環境資源支撐條件看,鋼鐵行業現狀與新發展階段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他表示,接下來仍需繼續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今年鋼鐵去產能“回頭看”檢查工作;繼續嚴格執行禁止新增產能相關規定;推動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促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鼓勵鋼鐵行業優化布局;提升鋼鐵行業發展質量水平;加強上下游產業鏈的合作。
高俊釗在講話中提到,深入探索鋼鐵行業低碳發展路徑,助力國家實現“3060”目標是河北鋼鐵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河北省未來十年內必須要做的工作。他談到,“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也是河北省從鋼鐵大省到鋼鐵強省的轉型關鍵期。未來,河北省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九屆十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進河北鋼鐵產業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中高端邁進。
紀永建在講話中回顧了“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在去產能、調結構,產業轉型升級,環保治理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超額完成“十三五”時期去產能任務,其中鋼鐵生產企業由107家減至68家,鋼鐵產能由峰值的3.2億噸壓減到2億噸以內,基本實現鋼鐵退城目標,職工安置率100%;全省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20家鋼鐵企業建成了國家級綠色工廠,位居全國第一。面對低碳時代提出的新要求,他表示,河北鋼鐵行業將積極把握新機遇,加快發展步伐,加速實現從鋼鐵大省到鋼鐵強省的轉型。
郎文昌提到,唐山市“十三五”期間圓滿完成歷年鋼鐵去產能任務,鋼鐵行業實現了“量減值增”,正逐漸由鋼鐵大市向鋼鐵強市轉變。下一步,唐山鋼鐵產業將著力推進鋼鐵產業布局優化,大力發展短流程煉鋼,加快鋼鐵產品提檔升級,著力打造一流精品鋼鐵產業基地。以“減污降碳”倒逼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抓緊制定全市鋼鐵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科學確定碳排放峰值水平和分階段控制目標,倒逼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空間結構的調整。
趙永峰在講話中表示,鋼鐵行業既是唐山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產業支柱,也是資源型城市轉型蝶變、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面對“碳達峰 碳中和”的時代命題,唐山鋼鐵責無旁貸、當為先鋒,未來將加快結構性優化產能步伐,加速綠色低碳改造提升,力爭于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努力實現“綠色擔當”的華麗轉身。
論壇同期舉行了中國鋼鐵工業“十三五”科技創新成果展(唐山站)啟動儀式。黃導宣布中國鋼鐵工業“十三五”科技創新成果展(唐山站)正式啟動,該科技成果展展示了“十三五”期間中國鋼鐵工業在科技創新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績,向社會呈現出一個綠色、智能、創新、高質量發展的中國鋼鐵工業形象。
為更好推動鋼鐵領域增材制造的標準化工作,助力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第二項議程舉行了全國鋼標委增材制造標準化工作組成立儀式,張龍強宣讀了《關于成立全國鋼鐵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增材制造工作組的批復》,殷瑞鈺院士為增材制造工作組委員代表頒發了證書。
在論壇主題報告環節,殷瑞鈺講解了《鋼鐵產業碳達峰、碳中和實施路徑研究》;黃導分享了《雙碳背景下展望鋼鐵低碳綠色高質量發展》;王天義作了《雙碳目標與節能減排——鋼鐵企業節能減排技術概述》報告;首鋼京唐公司副總經理兼安全總監吳禮云介紹了《首鋼京唐公司綠色低碳思考與實踐》,鋼鐵研究總院特殊鋼研究所博士/副主任王長軍以《綠色低碳金屬增材制造發展——高性能合金設計與低成本粉末制備》為題作了報告,中科院金屬所高溫結構材料研究部副主任李金國作了《增材制造用高溫合金材料與工藝研究》報告,張龍強就《中國鋼鐵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形勢與德國鋼鐵轉型路徑分析》議題進行了講解、預判和分析。
殷瑞鈺在報告中強調,要提高站位來看待碳達峰、碳中和,它不僅是一個科學技術問題,更是一個艱巨的全社會脫碳工程。要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他分析了中國鋼鐵行業CO2排放現狀,并認為從總體上看,碳達峰主要在于減產減排,繼續增產是背道而馳;對碳中和而言,減排減產仍然是主要的,增加碳匯是必要的輔助。他指出,鋼鐵行業碳達峰的時間點主要由粗鋼產量的峰值決定。初步判斷,鋼鐵工業的碳達峰時間節點為2014年或“十四五”前期,CO2排放峰值約為17-18億噸。他特別指出,單靠鋼鐵行業自身要實現碳中和是極其困難的,但如果考慮全社會的協同,則鋼鐵行業未來也許是有可能趨近碳中和的。他認為,削減粗鋼產出總量和流程結構調整發展全廢鋼電爐短流程鋼廠是中國鋼鐵工業實現碳中和的兩大抓手。
黃導在報告中指出,鋼鐵綠色低碳發展將重塑鋼鐵行業發展格局,也對產業鏈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以鋼鐵綠色低碳發展為目標,科技創新是行業低碳發展的必要支撐,智能化是行業低碳發展的必然選擇,綠色化是行業低碳發展的必然要求,市場供需也將趨于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他建議,立足能源結構、原料結構和工藝結構進一步優化,提升行業最佳可實踐能效技術等廣泛推廣應用;立足提高綠色低碳鋼材產品質量提升和用鋼產業輕量化減量化應用;立足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理念,鋼鐵與建材、石化、農林業等多產業低碳協作。
王天義在報告中指出,當前工作的重點就是要在控制鋼產總量的同時,努力降低噸鋼碳排放量。節能減排是降碳、減碳的有效手段。節能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目前的水平上,而應該向更深層次上進步,要更加重視能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王天義認為,河北省鋼鐵企業在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之后,要將目光轉向固廢的治理,因此他著重解讀了固廢協同優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的相關文件,并指出當前鋼鐵企業固廢利用的重點和難點,同時簡單介紹了固廢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相關技術。
在專題研討環節,論壇針對鋼鐵產能置換辦法解讀和增材制造標準化設置了兩個專場進行深入研討。鋼鐵產能置換辦法解讀交流專場,針對新版《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及其注意事項進行了詳細解讀,為鋼鐵企業的置換疑問進行了具體分析和答疑解惑。增材制造標準化專場討論了《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增材制造工作組章程》和《鋼鐵領域增材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方案》,審議了鋼鐵領域增材制造標準項目。
責任編輯:郭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