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宕昌:菇花朵朵話豐收 產業振興鋪富路
摘要:近年來,宕昌縣好梯鄉立足“菌藥蜂牛羊”等特色優勢產業,打造產業集群,加快推動鄉村振興、產業振興。食用菌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露天木耳、香菇到羊肚菌種植四季不斷檔,土地利用率、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
甘肅宕昌:菇花朵朵話豐收產業振興鋪富路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劉國慶 記者王斌報道 青山如黛、山水環繞,美麗田園。初秋時節,走進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好梯鄉麻子溝羊肚菌產業園,一座座陰陽大棚,一個個露天菌棒、菇花朵朵、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在采摘、裝箱、分撿、涼曬、運送……描繪出金秋話豐收的美麗畫卷。
搭平臺傳幫帶 產業振興鋪富路
近年來,宕昌縣好梯鄉立足“菌藥蜂牛羊”等特色優勢產業,打造產業集群,加快推動鄉村振興、產業振興。食用菌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露天木耳、香菇到羊肚菌種植四季不斷檔,土地利用率、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
去年以來,好梯鄉鄉黨委書記馬志明變身“科技倌”,在他的帶動下,一大批有農村情懷、愿意扎根基層、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干部,大學生和返鄉農民工加入了科技隊伍。目前,麻子溝羊肚菌產業園已進入采摘期。連日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辦實事、促黨建、興產業、強隊伍,經常走進扶貧產業園、聯合社開展中藥材、羊肚菌、黑木耳種植和中蜂養殖等適用技術培訓,幫辦指導,精準“點穴”破難題。
言傳身教,示范引領,讓更多黨員干部建功產業振興。一枝獨秀不是春,不僅馬志明成了“科技倌”,在羊肚菌試種成為好梯鄉特色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好梯駐村干部冉小強也成為了村產業發展的指導員。他們經常深入一線服務和指導群眾搞好食用菌、中藥材產業,通過“黨支部+合作社+集體經濟+貧困戶”種植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建檔立卡戶參與其中,享受分紅效益,群眾通過基地務工得薪金、入股分紅得“紅金”、托管代養得股金、收購產品得現金、土地流轉得租金等方式,與合作社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關系,有效拓寬了群眾穩定增收的渠道。
“我們與48戶建檔立卡戶達成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特色產業帶動讓貧困群眾在產業發展中受益,進一步鞏固村子脫貧攻堅成效。”麻子溝村專職黨支部書記牛隆昌表示。
引龍頭簽訂單 蓄勢壯大集體經濟
羊肚菌,被譽為“食品之冠,菌中之王”,是產量稀少、采集十分困難的珍貴物種。人工栽培的羊肚菌種植周期短、效益高、見效快,市場前景廣闊。
據了解,去年以來,好梯鄉依托宕昌縣出臺的各項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按照以設施農業為依托,打造特色產業種植基地,形成了“育、種、加、銷”結合的菌業產業鏈條,并采取“黨支部+聯合社+基地+電商+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在發展中藥材產業的基礎上,把發展食用菌“短、平、快”產業作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新產業。鄉聯合社投資26萬元,流轉土地50畝,成功種植出露天木耳菌棒6萬袋,產出干木耳6000多斤。同時,謀劃電商扶貧新門路,建成王牙社網紅電商打卡點一處,麻子溝電商服務中心一個,線上以淘寶、阿里巴巴傳統平臺為主,通過當地網紅主播以抖音和快手直播帶貨銷售2400斤,線下通過幫扶單位拓展重點市場和開辦實體店等方式銷售3800斤,輻射帶動貧困戶200多戶,創收達36.8萬元。在前期成功試種露天木耳的基礎上,該鄉新建溫棚2座1180平方米,種植平菇1萬袋,新建雙層大棚4座1200平方米種植羊肚菌。羊肚菌采收后種植香菇2萬棒,2021年,全鄉8個村實現中蜂養殖全覆蓋,達到3000箱以上,有效增加群眾收入和村集體經濟收入。
黨建引添動能 同心念好“羊肚”經
今年以來,宕昌縣把“黨建引領,產業發展,農民增收”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來抓,因村制宜,因勢利導。好梯鄉充分利用當地海拔較高、氣候涼爽、土壤肥沃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羊肚菌為代表的食用菌產業,并按照“一個產業,一套規劃,一套適用技術,一套扶持政策”的思路,大力發展觀光設施業、休閑旅游業、特色養殖業。
馬志明介紹,好梯鄉麻子溝產業園食用菌種植基地,于2020年開始建園,鄉聯合社管理,目前己建成大棚4個,試種羊肚菌3畝,鮮菌畝產可達200公斤,每畝產值2.4萬元,種植香菇2萬棒,預計毛收入12萬元,種植露天木耳10萬棒,預計毛收入50萬元,這幾天,大一點的木耳剛采完,小一點的又長了出來,一茬接一茬。
“下一步,好梯鄉將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工作,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大力發展中藥材、食用菌、經濟林果、草食畜等富民產業。并在全鄉推廣羊肚菌種植,積極打造產業鏈,進一步推動羊肚菌產業發展,使其成為好梯鄉脫貧奔小康的主導產業。”馬志明對記者如是說。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