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平利縣打通產銷鏈條 助農增收致富
摘要:首眼于農副產品生產端,立足平利資源稟賦,大力培優做強特色產業,全力提升農副產品的的供給水平,推動實現以消費促產業升級、以產業升級帶動消費。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侯勇 記者茍俊報道,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和常州市武進區把消費幫扶作為東西部協作工作的有力抓手,圍繞產品供給、產品品質、產品銷售等關鍵環節下苦工出真招,有效促進了平利縣農特產品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切實推動了產業振興、農民致富。
一、培育特色產業,完善生產鏈。
首眼于農副產品生產端,立足平利資源稟賦,大力培優做強特色產業,全力提升農副產品的的供給水平,推動實現以消費促產業升級、以產業升級帶動消費。
一是建強生產基地。緊扣“一縣一品”“一村一業”產業發展格局,結合平利特色資源優勢,將蘇陜協作項目重點用于支持以茶業首位產業為主,中藥材、富硒糧油、生態豬等特色產業為輔的長、中、短相結合的產業體系,2017年以來,先后支持茶業發展、糧油種植等產業項目125個,全縣累計發展富硒高效茶園18萬畝、絞股藍5萬畝,萬畝以上茶葉基地鎮10個,千畝以上茶葉基地村65個,省市級茶葉現代農業園區22個,中藥材、富硒糧油等產業園20余萬畝,平利農產品實現“量”“質”雙提升。
二是壯大龍頭企業。甄選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產業鏈條長的市場主體,累計投入蘇陜扶貧協作項目資金5935萬元,吸納社會投資2.5億元,重點用于就地建廠房、就近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和增加附加值,通過“小投入”激活企業發展“新動能”,累計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13家、市級36家,有效提升了企業規模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了產業收益、增加產品供給。
三是建立聯結機制。充分發揮蘇陜協作項目帶農益農作用,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落實110個蘇陜協作項目市場主體通過勞務用工、產品回購、土地流轉等方式,帶動1萬余名群眾參與產業基地種植經營,年人均增收2000元,形成經營主體與農戶聯產聯業、聯股聯心的利益機制,實現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
二、強化品牌建設,提升價值鏈
以市場為導向,以品質為賣點,狠抓產品質量、品牌培育及宣傳推介,不斷提升平利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切實實現“好賣貨、賣好貨”。
一是狠抓產品質量。持續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大產品研發,完善標準體系,增強質量效益,全面提升產業鏈綜合價值。制定發布《女媧茶標準綜合體》《絞股藍茶標準綜合體》2個省級地方標準體系,170家企業建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20家龍頭企業取得有機農產品認證,5家企業取得綠色食品認證,12家企業獲得農產品歐盟認證。
二是打造響亮品牌。大力實施原產地保護、區域公共品牌維護、名優品牌打造“三大工程”,推動富硒茶產品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平利女媧茶”獲評“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平利絞股藍”獲“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認證”和“中國馳名商標”。 “平利女媧茶”區域公共品牌價值達28億元。加大特色品牌打造,成功恢復世界最早的茶——安康秦漢古茶,創新推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款秦漢古茶產品,成為暢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絲路瑰寶”。在茶產品市場上,逐步形成以“女媧銀峰”為代表的綠茶、以“金陜紅”為代表的紅茶、以“葉葉金花”為代表的黑茶、以“秦漢古茶”為代表的發酵茶多品牌競爭優勢。
三是強化宣傳推介。先后在常州、武進舉辦”平利女媧茶(平利絞股藍)專場推介會、“平利特產進武進 百家企業手拉手”招商推介活動,在縣內舉辦“國際茶日”“抗疫助農、助力扶貧”和“安康大集”等系列活動,全方位宣傳推介以平利女媧茶、絞股藍為首的農副產品,有效提升了平利“富硒產品”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
三、搭建多元平臺,打通銷售鏈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互利共贏原則,滿足各類購買主體的不同需求,線上線下搭建多元銷售平臺,讓當地農特產品賣出好價錢、群眾有個好收成,江蘇市民買到好東西。
一是云上下單,網絡營銷。充分應對疫情對農產品銷售帶來的影響,積極組織企業在京東、淘寶、天貓、“832”平臺等互聯網企業開設網上門店,聯合武進區開展“荔直播·我為你而來”、“世界茶日”等直播帶貨、消費扶貧活動,線上接單、線下出貨,帶動農產品走出深山。重點扶持新農人王秀梅組建尋夢農園合作社,聯合51戶貧困戶成立多多樂園,創辦富硒堂數字產業園,背靠拼多多網上直播帶貨,年銷售各類農產品4000余萬元,帶動合作社及線下1000余戶貧困戶“多多受益”。
二是企業互盟,訂單促銷。采取雙方政府搭臺、兩地企業互盟的交流合作形式,于2018年在常州武進舉辦了“平利特產進武進 百家企業手拉手”招商推介活動,促成50家平利企業與50家常州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立長期穩定的農產品銷售訂單,銷售特色農產品4500余萬元,帶動1700余戶貧困戶訂單增收。
三是超市直供,進店購銷。在武進區建立第一書記扶貧超市、蘇合愛心超市,采取按需送貨、直供送達、進店選購運營模式,將平利山貨擺上超市貨架,方便市民選購,帶動消費扶貧。大力開展農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社對接、農企對接等系列活動,發放10萬元消費券助力平利山貨進常州,切實讓平利特色農產品走出深山、端上餐桌。
四是政策引領,定向采銷。充分發揮政府采購、工會組織采購等示范引導作用,兩地財政部門明確要求各預算單位通過預留份額方式在“832平臺”采購平利農副產品,累計開展交易預算單位數量112個,完成交易總金額200余萬元,切實推動當地農副產品進機關、進食堂、進社區、進家庭。
責任編輯:呂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