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山東蒙陰科技創新之筆繪出“兩山”轉化新畫卷

2021-10-13 09:37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山東蒙陰 科技創新

摘要:“三項工程”厚植綠水青山“底色”。一是水系生態工程。在因地制宜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同時,蒙陰縣全力推進水資源計量設施安裝和遠程監測系統建設,努力挖掘水利科技成果,強化水源保護,云蒙湖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Ⅱ類水質標準。

劉靜華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尹明波

“孟良崮戰役”發生地、“沂蒙六姐妹”家鄉蒙陰縣,位于山東省臨沂市沂蒙山區腹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區。2018年12月,蒙陰縣被授予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20年10月被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成為山東省唯一一個擁有兩塊綠色“金字招牌”的縣區。“多年來,蒙陰縣堅持生態立縣不動搖,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生態發展,繪就出一幅靚麗的‘兩山’轉化新畫卷。”蒙陰縣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于德秀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全縣“高顏值”的生態環境與“高質量”的縣域經濟齊頭并進,蹚出了一條綠色發展新路徑。

“三項工程”厚植綠水青山“底色”。一是水系生態工程。在因地制宜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同時,蒙陰縣全力推進水資源計量設施安裝和遠程監測系統建設,努力挖掘水利科技成果,強化水源保護,云蒙湖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Ⅱ類水質標準。二是國土綠化工程。蒙陰縣在全省率先建立“智慧林業”管理系統、實施林區“天眼工程”,在全國林區率先實現了無人機自主起飛降落與巡查巡邏,蒙陰縣林業科研成果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達17項,造林綠化面積年均增長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2.2%,躍居山東省第二位。三是土壤凈化工程。近年來,蒙陰縣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建成規?;?、標準化農藥化肥“雙減”示范區7萬畝,土壤有機質平均提高35%。還創新建立農藥監管大數據平臺,在省內率先構建起縣鄉村三級數字化服務網絡。

“三項行動”增強生態發展“動力”。蒙陰縣立足生態實際,實施“三項創新行動”,構建“兩山”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為生態發展強引擎、增馬力。一是實施GEP核算。制定《蒙陰縣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工作方案》,同步構建生態信用制度體系,并形成全省首個村級GEP核算成果。同時,探索“助栗貸”“楸樹貸”等與生態產品價值掛鉤的“生態貸”模式,促進GEP向GDP高效轉化。二是林業碳匯創新。2016年與有關機構合作形成《蒙陰縣碳匯調查研究報告》,2020年搭建了蒙陰林業碳匯交易平臺,2021年6月在全省首開創林業碳匯交易。三是行業領域碳達峰。探索在機關事業單位、城區建筑、城區公共交通等領域啟動碳達峰試點,為縣域碳達峰提煉經驗。

“三大平臺”夯實“兩山”轉化“根基”。首先,與國家信息中心、山東省科學院合作建設“兩山”大數據平臺和指標體系,成為全國第一個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縣級智慧城市平臺、山東省第一個縣級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其次,推進與國家級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兩山”理論產業研究院、現代農業科創中心以及產品研發基地和成果轉化中心。最后,將“綠水青山”作為“第四產業”來經營,大力發展綠色金融,2021年9月蒙陰縣GEP核算成果發布會暨“綠色銀行”揭牌儀式成功舉行。蒙陰縣“綠色銀行”以GEP核算價值為基礎,依托數字生態平臺的共享機制,構建縣域生態產品交易體系,持續盤活鄉村生態資源,著力破解鄉村資金瓶頸。于德秀認為,蒙陰縣注重用好用活政策優勢,著力共建共享創新平臺,不僅夯實了“兩山”轉化的技術“根基”,而且增添了綠色發展亮度。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