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湖北恩施:鄉村振興的“人才路徑”

2021-10-14 14:54 中國發展網 中國發展網
湖北恩施 鄉村振興

摘要:“發揮自身作為黨員的示范作用,讓我們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這就是我的想法。”初心不改,劉榮軍正在謀劃未來。

10月的恩施大峽谷,秋意濃濃。

2021年10月12日,在恩施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高臺村,返鄉創業的劉榮軍正在組織村民采摘蔬菜。

 

“今天要趕急運出去,有30多個村民在地里采摘。”時間緊,劉榮軍事事都得親力親為。

“銷路還行,大概賣了30萬斤,近70萬元的銷售。今年已拿到了100萬斤的南瓜預訂合同。”掰著指頭算賬,劉榮軍信心十足。

“常年在外漂,看到家鄉迅速發展,加上好政策,一心想回家做點什么事情。”說起動力,劉榮軍實誠地說。

2017年,劉榮軍返鄉創業,把高山蔬菜作為定位。

考察、租地、種植、銷售,規模從500畝發展到1000余畝,100多戶農戶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2018年,作為返鄉人才,劉榮軍成為高臺村的后備干部,2019年,劉榮軍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發揮自身作為黨員的示范作用,讓我們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這就是我的想法。”初心不改,劉榮軍正在謀劃未來。

如何下活鄉村振興“先手棋”,發揮本土人才能量,恩施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在返鄉人才上做足文章。

和劉榮軍一樣,在前山村,返鄉能人李飛翔正在藥材產業上“筑夢”。

2014年,李飛翔放棄多年在外打拼出來的事業,回鄉創業。“家鄉發展了,也想回到家鄉發展,盡微薄之力嘛!”說干就干,李飛翔回鄉建民宿,發展藥材。

2020年,在家鄉種植的200畝中藥材,銷售額達到70萬元,2021年,藥材規模再擴大,帶動周邊群眾致富增收。

大旅游是恩施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的“主業”,圍繞旅游做文章,人才至關重要,如何吸引和盤活人才的難題?

“真心實情服務,抓好政策落地。”恩施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用心做好“店小二”。

“大峽谷景區99%的雨衣,都是我的廠生產的。”從農民“華麗轉身”成老板,恩施市華燚制帽廠負責人彭榮很“驕傲”。

2009年5月,在外務工多年的彭榮回鄉務農,同步的開展的景區讓大峽谷游客越來越多。

“聞”到商機的彭榮從訂貨賣帽子到自己生產帽子,他僅僅花了5年。

小廠產量不夠,要擴大生產無廠房,一時讓彭榮陷入“困境”。

作為“店小二”,恩施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為彭榮提供了扶貧車間,并組織專班為工廠復產提供服務。2019年,遷入新址的彭榮產值不斷攀升。2021年,產值超過100多萬元。

“政府幫了大忙,我也安心在這里生產,確實感謝政府。”彭榮自己致富同時,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20余個工作崗位。

暖心服務,筑巢引鳳,“候鳥”人才也在恩施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找到“歸宿”。

四年前,江西人丁連進和他的江云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恩施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扎根”。

“看準這里的市場,還有良好的營商環境。”丁連進在木貢村租賃土地1000余畝,發展青錢柳。

土地問題、廠房建設、交通運輸等難題成為“攔路虎”,阻礙了丁連進落戶的腳步。

“的確很擔心,投入了這么多,怕‘打水漂’。”破解擔憂,管理處的服務專班再行動。

多方商討、部門聯動、重措并舉,丁連進的擔憂也逐一化解。

“沒有政府的幫忙,我可能現在都沒有信心了。”“鐵了心”扎根大峽谷,投資超1500萬元,帶動80多名村民就業。2022年3月,加工廠即將投入使用。

“有這么大的市場,有好的服務,一定要產業做好,讓更多地村民受益。”面對未來前進,丁連進信心十足。

聚焦人才,恩施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堅持“引才”與“引智”相結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摸清鄉賢能人底數,發放鄉賢能人一封信,召開鄉土人才座談會,走出去以商招商,30多位本土人才返鄉投資興業,10多位“候鳥”人才在恩施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找到“棲息之地”,400多家各類市場主體“遍地開花”。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打造優質‘店小二’服務,讓更多的人才到大峽谷創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恩施大峽谷風景區管理處黨委書記黃猛說。(廖亮 龔俊 嚴鵬)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