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重慶:扎實推進省際協商合作 有效促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量質齊升

2021-09-08 10:08 國家發改委官微
重慶 西部陸海

摘要:三是做大做強做優運營平臺。強化同沿線省區市聯動和“三統一”,盡快實現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13+1”省區市全覆蓋。設立海外公司、建設海外倉,增強海外服務能力。搭建全程物流、運貿一體、供應鏈金融、數字科技等專業服務平臺,提升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

2019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明確重慶為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支持重慶牽頭建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總體規劃》實施兩年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指導下,重慶認真落實《總體規劃》賦予的重要任務,牽頭建立了“13+1”省際協商合作機制,認真履行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職責,在打造運營平臺、強化創新賦能、優化運輸組織、深化區域合作、對接國際產能等重點領域持續用力,通道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一是強化省際協商,凝聚建設共識。牽頭會同西部12省區市、海南和廣東湛江建立“13+1”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召開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制定聯席會議工作規則、鐵海聯運“一單制”、公共信息平臺、通道發展指數和需求清單等5個方案。簽訂共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西部陸海新通道平臺、越南-重慶-歐洲物流通道、西部林產品供應鏈平臺等8個重點項目,共同謀劃“十四五”時期和開局之年重點工作,加大基礎設施、工作機制、區域合作力度,為“十四五”時期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二是打造運營平臺,夯實建設合力。設立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開展綜合協調、規劃發展、區域合作、項目推進和信息服務工作。牽頭會同西部5省區7家企業共建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陸海新通道運營公司,同步設立5個區域公司,按照“統一品牌、統一規則、統一運作”原則市場化運行,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化品牌。會同沿線省區市、有關部委、中央企業建立首批54位專家組成的專家庫,為通道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三是強化創新賦能,提升通道活力。開展鐵海聯運“一單制”試點,簽發全國首單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提單,累計簽發鐵海聯運“一單制”提單531單、貨值4793萬美元,并在通道沿線推廣。增強金融支撐力度,2021年上線全國首個跨境金融區塊鏈西部陸海新通道融資結算應用場景,為物流企業融資超過4億美元,并新增運行境內運費外匯支付功能,企業辦理時限由2-3天縮減為10分鐘。開展通道全線運行數據統計和發布工作,聯合沿線省區市發布通道發展指數,2021年一季度首期綜合指數為101.5,通道運行呈現良好態勢。

四是優化運輸組織,拓展通道容量。加密開行重慶至北部灣港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開行4017列、貨值252億元。推進鐵海聯運班列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有機銜接,分別實現聯運3783標箱和20980標箱。穩定開行重慶至東盟跨境公路班車,成功開行重慶至老撾跨境直通公路班車,累計開行6991班、貨值41億元。發展重慶至越南河內國際鐵路聯運班列,累計運輸4842標箱、貨值99億元。

五是深化區域協作,強化樞紐優勢。加速川渝通道融合發展,搭建川渝毗鄰地區經重慶中轉集結模式,完成四川達州、南充、遂寧集散分撥中心建設并開行班列,累計集結四川貨物14606標箱,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內陸通道網絡銜接,開通湖南懷化班列、甘肅張掖專列、寧夏班列,連接廣西北部灣出??诤托陆⒗娇?、霍爾果斯出境口,形成西北貨物經重慶集結后整列南下出海,東盟貨物北上經重慶集散后分撥至西北各區域的集散聯動模式,累計集結西北貨物9582標箱,有效帶動西部地區機械、化工、糧食等重點產業發展。依托國家級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開展質量安全區域合作,完善區域風險預警監管體系。

六是對接國際產能,增添產業動力。以市場為導向,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服務海外產品“引進來”,有效對接國內外產能需求,發運重慶至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定制化專列,實現小康汽車、長安汽車等“重慶造”產品經通道直達海外,柑橘、洋蔥、檸檬等特色農副產品首次通過海運冷鏈原箱出口。立足西部餐飲和食品加工行業特色,搭建印度進口辣椒中國西部分撥中心,馬來西亞榴蓮、越南巴沙魚、柬埔寨大米、巴西凍牛肉等大量優質農產品依托通道進入國內市場。“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效果日益凸顯。截至7月底,重慶與東盟國家累計運輸貨物69210標箱,貨值226億元。

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構建新格局,“十四五”時期,重慶將繼續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作用,統籌重慶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鐵公水空四種方式、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類要素,加快完善基礎設施體系、現代物流體系、政策創新體系,強化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支撐。

一是發揮協商合作機制作用。緊緊抓住RCEP生效機遇,發揮陸海新通道對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基礎支撐作用,研究構建通道沿線省區市與東盟合作框架、合作格局以及合作路徑等。常態化召開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協商解決區域合作有關事項。積極對接RCEP、瀾湄經濟帶等重大戰略,發揮通道銜接東南亞和中亞、歐洲的陸橋紐帶作用,提升國際合作水平,更好服務產業走出去和引進來。

二是完善運營組織中心功能。推進“四中心一樞紐”建設,打造集展示、交易、國際交流、數字通道、消費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的對外開放平臺。推動“四流合一”重大項目建設,建設覆蓋“13+1”省區市的公共信息平臺,搭建“13+1+N”特色商品及進出口貿產服務平臺,推廣應用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至通道沿線其他省區市,常態化發布通道發展指數,打造服務通道全線供應鏈的集成服務體系。

三是做大做強做優運營平臺。強化同沿線省區市聯動和“三統一”,盡快實現跨區域綜合運營平臺“13+1”省區市全覆蓋。設立海外公司、建設海外倉,增強海外服務能力。搭建全程物流、運貿一體、供應鏈金融、數字科技等專業服務平臺,提升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

四是提升通道互聯互通水平。加速果園港多式聯運基地和團結村集裝箱中心站等設施改造,提升樞紐節點承載能力。推動在通道沿線設立集裝箱還箱點,探索海運和鐵路集裝箱共享共管等業務模式和服務手段創新。

五是促進通道沿線產業融合。發展“通道+貿易”“通道+園區”“通道+金融”模式,持續做大“運貿一體化”。加大沿線產業園區合作,加強“港—產—園”聯動,推動形成產業鏈的生產和貿易協同,積極發揮通道對通道沿線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重慶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辦公室)


責任編輯:呂婭丹

(原標題:系列解讀文章之——重慶扎實推進省際協商合作 有效促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量質齊升)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