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發布2021年12月上半月改革動態
摘要:會議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
中國發展網訊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半月改革動態 (2021年12月1日—12月15日)。改革部署方面,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會議。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1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
會議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
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要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穩步推進電網、鐵路等自然壟斷行業改革。調動地方改革積極性,鼓勵各地因地制宜、主動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制度型開放,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國公司投資,推動重大外資項目加快落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12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和保障農民工工資及時足額支付的措施;審議通過“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加快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會議指出,治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直接涉及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按照保市場主體要求,依法依規加大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整治力度。會議指出,要開展冬季專項行動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治理力度,以工程建設特別是政府性投資和國企項目為重點,全面核查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落實情況。會議指出,“十三五”期間,職業技能培訓取得長足進展,開展職工、農民工、貧困勞動力等補貼性培訓近1億人次,對穩崗促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時期,要堅持就業導向、適應市場需求,推動職業技能培訓擴容提質。
12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采取市場化方式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確定加大對制造業支持的政策舉措,促進實體經濟穩定發展。
會議指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當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面臨的困難很大,要圍繞保市場主體、應對新的經濟下行壓力,運用市場化辦法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金融支持。會議指出,制造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但與國際先進制造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要加大對制造業助企紓困和發展的支持力度,扎實推動制造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專項改革方面,12月7日,《人民日報》刊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立峰署名文章《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文章指出,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新征程上,我們要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加注重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圍繞增強創新能力、推動平衡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高開放水平、促進共享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近日,科技部等十部門聯合啟動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工作,將打造改革示范樣板,切實把以科技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正確評價導向樹立起來,把多元分類評價體系健全起來,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試點工作目標是通過選擇不同類型單位和地方開展有針對性的改革試點,推動科技成果評價觀念轉變、方式方法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加緊探索簡化實用的制度、規范和流程,突破改革落地難的問題,盡早形成可操作可復制的做法并進行推廣,帶動改革政策加快落實,確立科技成果評價的正確導向,發揮改革試點出成果、出經驗、出人才的重要作用。試點期限為1年。
下一步,科技部作為改革試點主要責任單位,將聯合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健康委、國務院國資委、中科院、工程院、國防科工局、中國科協建立試點工作協調機制,組織試點單位根據自身特點和改革需求,按照有突破、可操作、可考核的原則,就所承擔的試點任務細化內容,編制試點實施方案,明確改革目標、改革思路及主要舉措、進度安排、成果形式。推動試點單位切實履行法人主體責任,強化擔當意識,確保試點工作順利推進。試點工作期滿后,科技部將商相關部門對試點單位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總結評估,復制推廣經驗做法。有關單位和地區的試點工作成效將作為國家科技計劃資源配置的重要參考。
地方改革方面,近日,《四川省“十四五”金融業發展和改革規劃》正式印發,從優化金融空間布局、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和開展“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等方面提出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
《規劃》緊扣“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從科技金融、鄉村金融、綠色金融、供應鏈金融、普惠金融、消費金融、文旅金融等方面提出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點工作舉措,從優化金融空間布局、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和開展“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等方面提出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從健全金融風險防控機制、創新地方金融監管模式和完善風險應急處置機制等方面提出防控金融風險的關鍵舉措。
近日,《陜西省“十四五”發展中小企業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正式印發,明確了陜西省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在“十四五”期間的總體發展思路,提出了九項定量指標、八項任務和十個工程,同時從加強組織領導、持續深化改革、健全統計監測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規劃》明確了陜西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十四五”期間發展主要目標:“十四五”期間,各級政府為中小企業、民營經濟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和公益性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市場化服務精準度不斷提高,協同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全省特色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顯著改善,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升。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全面優化,審批制度、商事制度和財稅金融制度等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企業負擔進一步減輕,市場準入條件更加寬松,經營環境更加公平;企業融資可獲得性不斷提高,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雙多邊合作交流機制進一步拓展,對外合作更加務實。
近日,重慶市、四川省聯合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案》。
《方案》聚焦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問題,圍繞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創新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等領域體制機制,提出14個方面改革任務,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力度,激發兩地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