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關鍵作用持續顯現 穩投資有基礎有條件
摘要:今年上半年,盡管受到疫情、外部環境等超預期因素影響,投資仍然實現了較快增長,顯現出較強韌性,為促就業穩增長發揮了關鍵作用。
今年上半年,盡管受到疫情、外部環境等超預期因素影響,投資仍然實現了較快增長,顯現出較強韌性,為促就業穩增長發揮了關鍵作用。
一、擴大有效投資成效顯著,亮點突出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同比增速6.1%,為穩定經濟基本盤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遠近結合,重點建設領域既利當前又惠長遠。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要求,啟動了一批水利工程、能源設施、農村公路、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等領域的重點項目。這些項目都是“十四五”規劃或專項規劃確定的重大工程,既有利于近期促就業、增收入、穩增長,又有利于優化供給結構、夯實發展基礎。二是重點突出,重大工程項目帶動作用明顯。今年以來,“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建設扎實推進,各地政府積極推動重大項目早開工早竣工早投產,重大工程項目的牽引帶動作用顯著。上半年,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0%以上,顯著高于全部投資增速,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近90%。同時,新開工項目個數比去年同期增加2.6萬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近23%,投資項目(不含房地產開發投資)到位資金增長近19%,將對下半年穩投資形成有力支撐。三是協同配合,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共同發力。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債券靠前發力,基礎設施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增速高于全部投資增速。同時,民間投資在整體投資中占大頭,在穩定投資和吸納就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制造業、基礎設施民間投資顯著高于行業平均增速,投資內生增長動力明顯恢復。四是改革引領,堅定不搞大水漫灌和防范風險。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不以大規模的基建投資計劃實施強刺激,而是以市場的辦法、改革的舉措,聚焦重點領域開展精準支持,注重激發企業投資活力。綜合運用盤活基礎設施等存量資產、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項目融資、深化“放管服”改革等舉措,創新投融資模式,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有效投資增長。擴大有效投資時堅持不增加政府隱性債務,嚴格防范金融和債務風險。
二、聚焦重點領域,為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聚焦補短板、惠民生、增動能穩投資,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聚焦基礎設施補短板。各級政府根據產業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圍繞補短板強弱項,加快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1%,高于整體投資增速1個百分點,高于2021年全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速6.7個百分點。其中,公共設施管理、水利管理業等領域投資均實現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長。二是聚焦改善社會民生。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投資支持力度。1-6月社會領域投資同比增長14.9%,高于整體投資增速8.8個百分點,高于2021年全年社會領域投資4.2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同比增長15.1%,高于整體投資增速9個百分點,高于2021年全年14個百分點。三是聚焦增動能。高技術產業投資快速增長,增速持續高于全社會投資增速。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3.8%,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等領域投資均實現20%以上增長。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2.6%,電子商務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信息服務業等領域投資實現了較快增長。
三、下半年穩投資有基礎,也有較好條件
隨著助企紓困政策落地見效,投資信心和預期持續修復,下半年穩投資穩增長具備較好基礎和有利條件。一是投資信心正在恢復,投資活力將加快釋放。從國內看,隨著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落實落細,下半年企業物流、用工、融資、稅費等方面成本壓力有望繼續得到緩解,企業融資能力進一步提升,投資預期將繼續改善。同時,國內疫情形勢總體保持平穩,疫情散發并不明顯影響全國其他地區投資,隨著復工達產政策和交通物流保通保暢政策不斷優化,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將最大限度減少。從國際看,受普遍通脹、貨幣緊縮、世紀疫情、地緣政治沖突等影響,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加大,而我國經濟呈現恢復向好態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明顯,具有較多投資機會和較優投資環境,是全球少有的收益較高、風險較低的投資目的地,對國際資本仍具有較強吸引力。二是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投資動力將持續增強?;A設施投資方面,專項債的發行使用會對下半年形成實物工作量提供有力支撐。今年已下達的專項債目前已基本發行完畢,預計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畢,支持范圍擴大到新型基礎設施、新能源項目,三季度將會有一批新上馬的專項債項目,基建投資增速可能迎來年內高點。制造業投資方面,隨著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政策進一步細化落地,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政策不斷推動,內外部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都將進一步拉動制造業投資增長。三是相機應對條件充分,投資潛力仍然較大。從投資空間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增強發展動能,夯實發展基礎,改善社會民生,這些領域的投資建設組成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投資空間廣闊。從融資條件看,我國居民儲蓄率近年來有所下降,但仍處于較高水平,將居民儲蓄動員到投資建設領域,積累國民財富,具有現實物質基礎。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功能的不斷增強,重大項目建設資金的融資渠道更為暢通。從管理能力看,經過多年來的投資管理實踐和不斷吸收發達經濟體宏觀管理經驗,符合國情的科學規范的投資管理程序不斷完善,從中央到地方專業化的投資建設管理能力不斷提升。投資的關鍵作用在歷次經濟遭遇內外部沖擊時都得到了檢驗,具備應對復雜形勢的相機抉擇與執行能力。(作者:杜月,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室副主任)
責任編輯:蔡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