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經 正文

《2024中國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ESG)評價報告》發布

2024-12-30 15:39 中國發展網
可持續發展 ESG報告 能源

摘要:報告提出全面詳盡披露溫室氣體排放量、同一指標按同一單位進行披露、提升污染物排放數據質量和數量、同一指標披露數值宜保持一致、定性指標數據披露宜具體詳盡等有針對性的建議。

中國發展網訊  根據今年3月中國能源研究會發布的團體標準《能源企業可持續發展(ESG)披露指標體系和評價導則》規定的衡量能源企業可持續發展的36個定量指標和41個定性指標體系、“定量指標權重為80%、定性指標權重為20%”評價方法,以及能源領域上市公司在定期報告和可持續發展(ESG)報告中披露的公開信息,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金融與法律分會和北京萬家綠色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對在上海、深圳、北京和香港四大交易所上市的632家能源領域上市公司進行了評價,并在研討會上隆重發布編制完成的《2024中國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ESG)評價報告》。

報告顯示,監測的632家能源領域上市公司2023年共有252家披露溫室氣體排放數據,較2022年披露該數據的191家增加了61家。

碳排放強度位于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萬元營業收入~10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萬元營業收入的公司有108 家;位于10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萬元營業收入~100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萬元營業收入的公司有86家;位于100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萬元營業收入~500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萬元營業收入的公司有31家。

image026

其中,碳排放強度相對較少的3家公司分別是金泰能源(0.07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萬元營業收入)、安域亞洲(0.07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萬元營業收入)、延長石油(0.29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萬元營業收入)?;鹆Πl電公司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大多數位于500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萬元營業收入~2000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萬元營業收入。

剔除極端值后,能源領域上市公司中,溫室氣體減排量占比位于0~10%的公司有33家;位于10%~100%的公司有18家;位于100%~1000%的公司有10家;位于1000%~10000%的公司有12家。其中,2023年溫室氣體減排量占比較大的4家公司分別為中能控股(3892863.08%)、金風科技(990573.05%)、長江電力(640378.26%)和中國核電(144984.06%)。

image028

報告顯示,能源領域上市公司有274家披露綜合能源消費量數據,較2023年的227家增長47家。

image030

綜合能源消耗強度按照正態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極端值,位于0千克標準煤/萬元營業收入~633.58千克標準煤/萬元營業收入的公司最多,有222家;位于633.58千克標準煤/萬元營業收入~1267.17千克標準煤/萬元營業收入的公司有13家;位于1267.17千克標準煤/萬元營業收入~1900.75千克標準煤/萬元營業收入的公司有10家;大于1900.75千克標準煤/萬元營業收入的公司有21家。

image032

有逾四分之一的公司披露氮氧化物排放數據。正態分布模型顯示,能源領域上市公司中,氮氧化物排放強度位于0 克/萬元營業收入~496.22克/萬元營業收入的公司最多,有117家;位于496.22克/ 萬元營業收入~992.43克/萬元營業收入的公司次之,有10家。

披露用水量的能源領域上市公司有269家,較上年同比增長11.62%。

image034

按照正態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極端值后,用水量排放強度位于0千克/萬元營業收入~995.97千克/萬元營業收入的公司最多,有140家;位于995.97千克/萬元營業收入~1991.93千克/萬元營業收入的公司次之,有35家;位于1991.93千克/萬元營業收入~2987.90千克/萬元營業收入的公司,有14家。

image036

2023年,有197家能源領域上市公司披露一般固體廢棄物排放量,較上年同比增長26.28%。

按照正態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極端值后,一般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強度位于0千克/萬元營業收入~299.95 千克/萬元營業收入之間的公司最多,有164家;位于1199.80千克/萬元營業收入~1499.74千克/萬元營業收入的公司有6家。

632家能源領域上市公司中有303家披露了在環境保護或安全生產方面的投入金額。

image038

剔除極端值后,根據正態分布顯示,能源領域上市公司環保投入和安全生產占比位于0~0.82%的公司最多,有232家;位于0.82%~1.64%的公司有39家;位于1.64%~2.46%的公司有13家。

2023年524家能源領域上市公司披露研發投入費用,整體披露度達82.91%。

image040

能源領域上市公司中,研發投入比率位于0~3.39 %的公司有251家;位于3.39%~6.77%的公司有197 家;位于6.77%~10.15%的公司有46家;位于10.15%~13.54%的公司有17家。

632家能源領域上市公司中,有近七成的公司披露現金分紅金額。

image042

據正態分布排列情況,每股現金分紅位于0元/股~0.61元/股的公司最多,有382家;位于0.61元/股~1.21元/股的公司有40家;位于1.21元/ 股~1.81元/股的公司有6家。

image044

632家能源領域上市公司中,資產負債率位于0~24.15%之間公司有79家;位于24.15%~48.30%之間的公司有198家;位于48.30%~72.46%之間的公司有274家;位于72.46%~96.61%之間的公司有69家。

報告揭示出,當前可持續發展(ESG)報告編制存在五大問題:一是溫室氣體排放量披露標準不一致。能源公司披露溫室氣體范圍3排放數據的不多。本次評價將范圍3的數據剔除后核算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對于僅披露范圍2排放但未披露范圍1數據的公司,該指標賦0分。二是綜合能源消耗量單位不統一。大部分能源領域上市公司以噸標煤做單位,不少港股上市公司有的用電力單位即兆瓦時為單位,有的用熱力單位即焦耳為單位。三是污染物排放數據披露度相對不高。數據顯示,能源上市公司污染物排放數據(大氣污染物、廢水等)披露度不高,整體披露數量約為溫室氣體排放量披露數量的一半。四是同一指標不同報告披露數值不一致。同一公司在不同報告中存在同一指標披露數據不一致的情況。有關環保投入和研發投入等數據,不少公司在年報和ESG報告中披露數值不一,部分數值相差較大。五是定性指標披露差異明顯。部分公司相關定性指標描述具體完整,制度目標設置合理,措施可行有效,年度目標完成率高,公司管理制度完善。而不少公司的相關指標描述較為空洞。2023 年披露生物多樣性保護信息的公司不到三分之一,占發布報告企業的一半。

對此,報告提出全面詳盡披露溫室氣體排放量、同一指標按同一單位進行披露、提升污染物排放數據質量和數量、同一指標披露數值宜保持一致、定性指標數據披露宜具體詳盡等有針對性的建議。

由于篇幅所限,本報告未能將所有能源領域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ESG)評價的36個定量指標和41個定性指標的數值和分值全部公布,僅將ESG分值排在前200的公司,選取最能代表能源領域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水平的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綜合能源消耗強度、氮氧化物(NOX)排放強度、二氧化硫(SO2)排放強度、新鮮水資源消耗強度、一般固體廢棄物排放強度、環保 / 安全生產投入占比、研發(R&D)費用占比、現金分紅、資產負債率等10個關鍵指標的數值和分值予以公布,供社會各界參考,同時展現客觀性與公正性。上述10個指標權重合計占 77個指標總權重的33.6%。

報告顯示,長江電力、昆侖能源、新奧能源、金盤科技、陽光電源、許繼電氣、中國燃氣、北京能源國際、中裕能源、域高國際控股10家公司成為2024中國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ESG)評價前200名單的前十名。

image046

image048

image050

image052

image054

image056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