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遼寧:織牢信用體系網,營造公平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2021-06-18 09:09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營商環境 信用評價 法治化營商環境

摘要:在進出口檢驗檢測方面,海關部門將進出口企業分為4個信用等級。以查驗為例,海關高級認證企業,在辦理業務時可走綠色通道,大幅降低企業通關成本;而對失信企業的查驗率高達80%以上。隨著信用監管機制不斷創新,遼寧省初步建立起“信用+行業監管”的信用監管模式。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荊文娜  汪險峰

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軟實力,也是各國和各地方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要素。近年來,我國從頂層設計到地方行動,優化營商環境的力度不斷加大。而營商環境評價的核心和基礎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這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事關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水平成效,我國各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成效正在逐漸顯現。

 遼寧大連長??h秉承生態優先、漁業富縣戰略,敢于深海“造田”,大力扶持規模化、設施化養殖,通過嚴格的環境保護,特別是在海洋牧場示范區完成7個多功能信息檢測管理平臺,為構建全縣海洋牧場建設現代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打下了良好基礎。    長??h政府辦公室/供圖 

遼寧大連長海縣秉承生態優先、漁業富縣戰略,敢于深海“造田”,大力扶持規?;?、設施化養殖,通過嚴格的環境保護,特別是在海洋牧場示范區完成7個多功能信息檢測管理平臺,為構建全縣海洋牧場建設現代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打下了良好基礎。 長海縣政府辦公室/供圖

近日,在遼寧省政府舉辦的“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遼寧省政府秘書長、省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巖,遼寧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汪洪溟對遼寧省信用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介紹。

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法治良好、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是讓市場主體可以在地方感到自身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對自己的未來看得清、可預期,能夠安心扎根地方發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遼寧省委、省政府堅持把法治環境、信用環境建設作為優化遼寧營商環境的突出任務,加快推進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把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努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遼寧省政府秘書長、省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巖說,他還介紹:

一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組織開展省級法治政府示范創建活動,大連被命名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出臺遼寧省政府部門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實現“清單之外無權力、清單之外無審批”。減少審批環節自由裁量權,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積極推進生態環境、農業、文化市場、應急管理等領域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改革,加強涉企行政執法檢查計劃管理,2020年遼寧省本級檢查項目同比減少53%。

二是依法保護市場主體。制定并實施《關于加強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指導意見》《關于解決法治建設領域突出問題為遼寧振興發展實現新突破提供法治保障的意見》,開展法治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貫徹落實《反不正當競爭法》,加大對供水、供電、供熱、燃氣、公共交通等公用事業領域反壟斷執法。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修改、廢止不利于公平競爭政策措施94件。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營造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解決民營企業涉法權益保護問題127件。

三是加大失信行為懲治。出臺《遼寧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遼寧省懲戒嚴重失信行為規定》,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構建省、市、縣三級信用數據征集體系。以“政府拖欠、政府違約、新官不理舊賬”等問題為重點,連續3年開展政府失信行為專項整治。建立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等14個領域的信用監管機制,初步實現重點領域聯合懲戒、信用監管,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涵養良好信用環境。

四是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共建“村民評理說事點”16268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實現市縣全覆蓋。建立醫療、勞動等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1050個、鄉鎮(街道)個人調解室1808個,2020年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3.3萬件。開展整治營商環境突出問題“百日行動”,查處食品藥品案件213起、侵財案件13352起、電詐案件2144起、破壞生態環境案件542起,有力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基本制度框架已初步構建

打造良好的信用環境,是遼寧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應有之義。據了解,遼寧省發展改革委牽頭開展全省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積極參與并不斷推動“信用遼寧”法治化進程。“目前,遼寧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本制度體系框架已初步構建。”汪洪溟表示。

2008年7月,遼寧省印發《遼寧省企業信用信息征集發布使用辦法》。“這一政府令的出臺,對規范企業信用信息管理,增強企業信用意識,營造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發揮了奠基作用。”汪洪溟強調,2009年9月,遼寧省委、省政府召開全面推動“信用遼寧”建設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信用法規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信用法規制度,為建設‘信用遼寧’提供法律保障”的工作要求。2009年11月,遼寧省又出臺《遼寧省全面推動“信用遼寧”建設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信用遼寧”建設工作。

“2015年12月印發的《遼寧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具體解決了當時公共信用信息征集、發布、使用和管理不規范問題,為推進遼寧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促進政府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提供了政策支撐。”汪洪溟介紹,2019年,《遼寧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經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于2020年2月1日起施行,為公共信用信息監管和應用提供了法律依據。“自此,遼寧成為全國第五個完成地方信用立法的省份,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通報表揚。特別是今年以來,為貫徹落實遼寧省委關于法治環境、信用環境建設要求,遼寧省進一步加快信用立法進程,‘信用遼寧’法治化建設開啟了新征程。”汪洪溟說。

14領域信用監管機制取得良好成效

2019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提出“以加強信用監管為著力點,創新監管理念、監管制度和監管方式,建立健全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

遼寧省依托信用評價體系,為守信企業提供便捷服務,對失信企業加強監督管理,持續推進信用監管實施。“截至目前,遼寧省已在招標投標、人力資源、生態環境、住建、水利、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安全生產、市場監管、統計、稅收、煙草、海關、電力14個領域建立了信用監管機制并取得良好成效。”汪洪溟表示。

在招標投標領域,遼寧省推行企業信用報告監管制度,遼寧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重點建設工程項目招標投標領域推行企業信用報告制度的通知》,規定相關類別信用等級作為投標資格的必要條件,根據企業信用狀況,從D到AAA,共分十個等級。截至目前,遼寧省經規范性審查在“信用中國(遼寧)”網站公示企業信用報告4.7萬余份,有力凈化了招投標市場。

在稅收方面,稅務部門將納稅企業分為4級管理。對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實行普通發票按需領用,即時辦理,對連續3年被評為A級信用級別(簡稱“3連A”)納稅人退稅、減免稅事項由專人受理、優先辦理,極大縮短了納稅人辦稅時間。2020年,遼寧省為“3連A”納稅人辦理涉稅事項1.1萬筆。

在進出口檢驗檢測方面,海關部門將進出口企業分為4個信用等級。以查驗為例,海關高級認證企業,在辦理業務時可走綠色通道,大幅降低企業通關成本;而對失信企業的查驗率高達80%以上。隨著信用監管機制不斷創新,遼寧省初步建立起“信用+行業監管”的信用監管模式。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