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政經 正文

劉國恩:“健康中國”助推碳達峰碳中和

2021-12-10 16:43 中國發展網
健康中國 綠色低碳 溫室氣體

摘要:全民健康科普行動,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推動全民性參與低碳綠色的生活與經濟方式。合理膳食行動,優化飲食習慣,科學攝入碳水化合物與動物肉食,減少農牧業溫室氣體。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  記者楊虹報道  12月7日,由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和老齡社會30人論壇主辦的“健康中國與老齡社會”專題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邀請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國恩主講。劉國恩認為,現代社會的高齡化是人類繁榮進步的重要標志”,在中文里“老”往往意味著負擔,高齡社會的表述方式或更準確。工業革命的偉大貢獻之一就是使人類健康進步,同時生育率的下降是婦女解放的標志,也是人類向更高質量生活追求的標志。

關于高齡化,劉國恩認為,大眾包括很多學者在內,高估了高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高齡化對經濟增長、醫療通脹的影響等。就上述問題,劉國恩通過對相關研究數據的闡釋,表明相較于年齡因素,收入水平和社會辦醫對地區醫療費用的增長影響更甚。老人對社會的貢獻,不僅體現在勞動力市場上,還體現在家庭方面,老人通過服務家庭對社會的貢獻不可忽視。

此外,劉國恩引用美國俄勒岡州大學以及北京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的研究表示“如何發揮高齡人口生產性和自覺能動性的潛力”是應對高齡化的機遇與挑戰的關鍵之一。

目前,除健康中國戰略,雙碳戰略也備受矚目。低碳經濟與碳足跡、醫療體系與碳排放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對此,劉國恩認為,兩大國家戰略應如何相容互利,相互促進值得更多思考,

從健康中國四項行動來看,健康中國工作的推進對于雙碳戰略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第一項全民健康科普行動,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推動全民性參與低碳綠色的生活與經濟方式;第二項合理膳食行動,肥胖率導致很多非傳染性疾病,優化飲食習慣,科學攝入碳水化合物與動物肉食,減少農牧業溫室氣體,尤其是甲烷的排放;第三項全民健身行動,“健康城市”的提法由來已久,但打造全民健康立體網絡的城市還不成熟,應將城市規劃與全民健身的發展思路相融合,營造減少開車,促進步行、騎行、公共交通的氛圍。第四項積極控煙,控煙將減少損害健康的一氧化碳吸入,還會降低二氧化碳的轉換排放,因此控煙政策也應考慮碳排放因素。

本次專題研討會由老齡社會30人論壇秘書長、信息社會50人論壇秘書長林茜主持。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老齡社會30人論壇輪值主席徐永光,多位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思德庫養老信息化研究院院長田蘭寧、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曉、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曾紅穎、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馬旗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六所研究員龔炳錚、北京信息社會研究所所長王俊秀、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佳、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理事長王瑛,以及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于建偉,北京中公未來醫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勇,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項目執行主任梁宏偉,北京市家庭建設促進會副會長劉曉華,中醫健康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王朝暉,北京市東城區耆樂融長者關愛中心創始人、主任卞學忠,獨立撰稿人、“南都觀察”顧問常紅曉,北京尚拙健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崔博文參與本次專題研討會。與會嘉賓圍繞高齡社會與老齡社會的區別、延遲退休、健康中國與雙碳戰略、老年教育等話題進行了內容豐富且深入的探討。

北京信息社會研究所所長、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王俊秀為本次專題研討會作出總結。他表示,本次研討會著重強調了老齡社會與高齡社會間的區別。人類社會的繁榮進步一定程度上促成現代社會的高齡化,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應構建全齡包容、多元共享、智能創新的美好社會。

責任編輯:楊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