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湖北恩施:特殊黨費映初心

2021-06-24 14:14 中國發展網
湖北恩施

摘要:今年6月1日,他再次為鄉中心小學的10名困難兒童和150名優秀學生捐贈了5000元的愛心助學金與獎品??粗⒆觽兡樕涎笠缰募冋嫘θ?,黃煥然也表示,會將愛心一直延續下去,幫助更多學子走出大山。

中國發展網  七一前夕,恩施市委組織部收到了一筆特殊的黨費10300元。這筆特殊黨費來自一位農民黨員、農民企業家、鄉人大代表——黃煥然,曾獲得州脫貧攻堅榜樣、恩施州優秀人才等稱號。

“是黨培養了我,一路指引著我前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我想為黨的事業發展貢獻點力量。”黃煥然說,10030元的特殊黨費是紀念中國共產黨100年華誕和入黨的30年的初心。

學成返鄉改變家鄉面貌

黃煥然出生在有著恩施市最偏遠鄉鎮之稱的紅土鄉石灰窯村,這里也是土家女兒會的發源地。

1989年,黃煥然進入恩施農校讀書,想著要向優秀學習,從強大優秀的黨組織中汲取奮進力量,更好地回報建設家鄉,他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91年正式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土生土長的他,從讀書時起,就立志要努力學習技能,建設家鄉。

在學校,他不僅努力學習書本知識,也積極與同學交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學業完成后,他毅然決然回到石灰窯,決心以所學、所見、所行改變家鄉面貌。

“高不過太山廟,冷不過石灰窯”是石灰窯村的真實寫照,這里距離紅土鄉集鎮31公里,距離恩施城區150公里,一條4.5米的水泥公路穿村而過,平均海拔1700米。

“窮,交通落后,信息閉塞,農產品賣不出,人均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石灰窯村田明正回憶起過去的日子,連連搖頭。

要想富,先修路。作為村里一名有些見識的返鄉年輕人,他深知,只有改變的是道路輸運條件落后的情況,才能有發展致富的希望。

說干就干,自1998年起,他發揮黨員示范帶頭作用,出力出資出人,帶領村民修公路,協調處理矛盾。

“那時候沒有大型機械,他就每天起早貪黑,帶著大家一起用錘子、鋼釬,一點一點地開鑿。”村民周仕瑞笑著回憶道,有了他的帶頭示范,村民的干勁也足了。湖泥坪公路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道路基礎條件差,無機械設備,公路修建僅依靠人工,爆破物資緊張、資金短缺,開山、放炮,修出一條毛公路實屬不易。

隨后,1999年,他領村民修通高嶺小清河道路,這是田家坪第一次通路,從此車輪滾滾碾去了村民們的肩挑背磨的印記,解決了村民出行難、運輸難的問題。

發展產業帶領村民致富

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帶來的是村民們生活的提高和思想的改變。

如何發揮當地的地理資源優勢發展致富產業,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這一次,他瞄準了石灰窯傳統農業產品——馬爾科土豆。

“質量好、口感佳、價錢低、沒人要。”回憶起過去土豆銷售情況,村民田小巖滿臉苦笑,由于地處偏遠,要么沒有人來收購,要么收購價錢太低。

黃煥然看著眼里,也記在心里。讓“土豆”成為致富“金豆”,讓鄉親們一起吃上生態農業飯成為他的目標。經過多方考察,當時在商業上已小有成就的他決定向農業發展轉型。

說干就干,2016年,他成立恩施農博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發展6000余畝優薯基地。公司成立后,他一邊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農超對接+互聯網”的模式發展線上銷售,將深山的土豆送上城市餐桌;另一邊引進設施設備,對土豆進行標準化分揀、包裝,進一步規范土豆銷售市場,逐步打響了“石窯馬爾科”品牌。

“去年秋收的土豆收購價均價1.5元一斤,這個價格以前想都不敢想。”六十多歲的曾召澤說起收成,掩飾不住地激動。在黃煥然的帶動下,他發展土豆十余畝,僅銷售收入就有兩萬多元。

家住石灰窯易遷安置點的文桂珍也是土豆產業的受益者。“一年兩萬元的收入不成問題。”算起經濟賬,文桂珍很是知足。搬遷到安置點后,她便一直在農博公司務工,既有了收入,也能照顧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土豆鋪開發展路,公司打通銷售路,農戶有了增收路,“家門口”就業再成現實。

“不僅免費提供種洋芋和肥料,還進行技術指導,20多畝土豆賺了6萬元。”石灰窯村貧困戶田明政高興地說道。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黃煥然不止步于此,為確保土豆錯峰上市,保證市場季節供應,帶動更多農戶共同致富,他利用紅土鄉海拔梯度差異大的地理氣候優勢,探索發展土豆“高引低種”項目,將石窯的馬爾科土豆引進到老村村等海拔區域進行試種并獲得豐收。

在他們的培養下,金龍壩村老黨員、小組長黃正軒,已成為當地致富帶頭人、村土豆種植技術骨干,年增收10萬元。

奉獻愛心履行社會責任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企業負責人,既要牢記自己的初心使命,也要履行好社會責任。”黃煥然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多年來,他始終牢記自己的初心使命,依托本地自然優勢,帶領當地群眾種土豆、發展生豬養殖,打造高山農牧特色產業。

同時,他還致力做好產業扶貧,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產業扶貧的引領作用,幫在點上,扶在根上,為六個村的貧困戶免費提供從外地引進的良種母豬208頭,供仔豬約1000余頭,推進高山生豬產業發展。

家住漆樹坪村脫貧戶文春友,,2017年農博公司免費為她提供良種母豬,2020年僅售賣仔豬單項收入就達5.8萬元,實現“輸血”向“造血”扶貧轉變。

勇擔社會責任,攜手共渡難關。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時,恩施城區封城隔離后,他積極組織捐款捐物,為被隔離的恩施城區舞陽壩200戶困難群眾捐贈上萬斤土豆。同年5月,屯堡鄉馬者發生泥石流災害,他再次組織捐贈萬斤土豆助渡過難關。

教育是一個地方發展的根基,孩子是發展的未來,石窯群眾外出務工基數大,留守兒童的管理看護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在各級黨委政府、民政局及教育局大力支持下,他先后投資100多萬元,在石灰窯成立了“恩施市心連心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做到“留守兒童離校不離管,離校不離教”,讓留守兒童父母沒有后顧之憂,安心在外務工掙錢,自2016年開辦以來,有近500多名留守孩子得到了關愛。

今年6月1日,他再次為鄉中心小學的10名困難兒童和150名優秀學生捐贈了5000元的愛心助學金與獎品。看著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的純真笑容,黃煥然也表示,會將愛心一直延續下去,幫助更多學子走出大山。

“入黨30年間,是黨培育了我,沒有黨也不會有我的今天,我會一直銘記自己的初心,帶領家鄉更好發展。”黃煥然看著遠方,目光堅定。(廖亮  鄒明鎮  陳萌)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