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正文

湖北恩施:用繡花之功鐫刻山城之美

2021-10-25 11:17 中國發展網 中國發展網
湖北恩施 山城

摘要:近年來,恩施市城市管理執法部門圍繞全市中心工作,依托綠色生態,以繡花之功,寸建寸管,全面加強城市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建設管理,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和市民幸福指數。

遠方與詩,盡在恩施。

漫步州城,建筑鱗次櫛比,道路平坦寬敞,街區干凈整潔,綠化帶綠意盎然,燈光流光溢彩,公園綠地隨處可見,廣場上歡聲笑語,人們或歌或舞享受美好生活,處處彰顯著城市的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恩施市城市管理執法部門圍繞全市中心工作,依托綠色生態,以繡花之功,寸建寸管,全面加強城市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建設管理,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和市民幸福指數。

邊角+空地,繪就城市“綠色”

10月20日,州城各公園內人來人往,或沿游步道上閑庭信步,或坐在長椅上竊竊私語,或擇一處風景按下快門兒拍一組自拍照……悠閑自在,享受宜居之城帶來的愜意生活。

“這里拆除后留下一個荒地沒人管,現在建成了小公園,滿眼都是綠色,還配了座椅和公廁。”家住州城清江鳳凰城小區的居民說,自修建了和潤城公園,居民們喜歡到此處散步,休息。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2019年,我們在七里坪修建了城區第一個公園,一時間成了網紅公園。”恩施市市政公用管理局負責人黃晨陽見證了這座城市近幾年基礎設施的巨大變化。

近幾年,城管部門主動作為,多方協調,利用城市建設邊角空地,先后在七里坪、武陵都、麻園河、紅廟許家坪隧道進出口、耿家坪、五峰山隧道等區域建設街頭綠地小公園,改造升級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讓市民和游客閑暇之時,散步游玩有了更多選擇。”

建成開放的20多個公園綠地不僅成為周邊小區市民健身休閑的好去處,也成為城市一道美麗生態文明風景線。

三分建,七分管。

美麗公園的背后,離不開專業化、精細化管理。2020年年8月,恩施市公園管理中心掛牌成立,加強對城區公園的管理,不斷提升公園品位。

與此同時,市園林局加大公園內綠地、景觀樹的日常管養,使城區公園、綠地環境清新、景色宜人,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0平方米以上。恩施市先后成功創建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城市顏值和品位得到極大提升,城市的“綠色資產”正變成市民和游客的生態福利。

機械+人工,擦亮城市“底色”

每天清晨,伴隨著第一縷曙光,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洗掃車、吸塵車、灑水車、垃圾清運車和環衛工人已完成了一次洗掃和垃圾清運作業。

清運生活垃圾,清江河清漂,清掃和沖洗城市道路,清理衛生死角,治理城市“牛皮癬”……

近年來,市環衛部門在實行“兩洗掃兩保潔”模式的基礎上,創新推行“小組制保潔”、“公交式清運”精細化清掃保潔模式,對城區主次干道實行全方位洗掃保潔。大力推進垃圾密封化清運、“退桶進院”工程,科學調整清運模式,實行生活垃圾袋裝與上門定時收集相結合,密閉式移動壓縮設備與固定式轉運站相結合,城區垃圾做到了日產日清。

“現在機械化作業,環衛工人輕松很多,城市衛生也更干凈。”環衛職工鄧元武見證了近年來環衛隊伍的壯大和環衛設備的更新。

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

自2018年以來,市環衛部門有序推進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引導市民正確分類投放,培養綠色環保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共同美化生活環境。截至目前,基本實現城區公共機構生活、公共服務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的理念漸入人心。

從掃干凈、沖干凈到洗干凈,城市道路保潔“高效率、快節奏、清底子、見底色”。如今,近800名環衛干部職工對497萬平方米的城區道路進行清掃保潔,道路機械化保潔率達到96.2%,垃圾清運率、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

城市衛生面貌變了,生活環境改善了,老百姓生活得越來越舒心,大家也更加熱愛這座城市。

顏值+內涵,彰顯民族“特色”

在金山大橋橋頭西側公園內,一座仿恩施土家民居建設的城市公廁,飛檐翹角,紅窗青瓦,遠遠看去好像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院。

“這個公廁,除了外觀漂亮,最讓人滿意是設施齊全,干凈沒有異味。”附近的居民對新建成的仿古公廁十分滿意,每天在公園里走走,上廁所十分方便。

同樣,在部分公園和公共區域,公廁白墻青瓦,極具民族特色,與公園和周邊的城市環境相融,十分漂亮,成為城市一道特色景觀。其新建的公廁內設施齊全,配備感應水龍籠頭,噴香機、球形滅蚊燈,除了區分男女廁所外,均增設第三衛生間,方便殘疾人或帶小孩的市民如廁。

小廁所,大革命,促進大文明。

自2014年以來,恩施市大力推進城市“廁所革命”,城市管理部門以“建設一座公廁,改善一片環境,方便一方市民,美化一處街景”為目標,結合城市公廁分布現狀,采取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提升一批等措施,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全力推動廁所建設標準化、管理規范化、服務人性化。

截至目前,市容環衛管理局建有檔案的公廁有112座,加上部分景區、商業小區等地方的公廁,恩施城區公廁接近130座,已能基本滿足市民和游客如廁所需。

管理+智能,守護城市“本色”

扮靚城市“面子”的同時,市容秩序這塊“里子”也要提質升級。

今年8月24日上午11時12分,恩施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工作人員冉揚的手機“城管通”App收到了恩施市數字化管理中心派出的“單子”,稱民族路社區附近的綠地臟亂,需要清理。

11時13分,冉揚把這個“單子”的文字、圖像、GPS坐標轉發到小渡船環衛所的微信群中,并立即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員去現場處理。11時30分,工作人員在微信群中回復處理完畢。11時35分,審核通過。

從接單到辦結,耗時不到半小時,涉及市容環境、宣傳廣告、施工管理等6大類103小類城市事件和市政公用、道路交通、市容環境等5大類127小類城市部件,全部實行限時辦理,最短在4小時之內辦結。

這得益于今年8月建成的恩施市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臺。

給城市管理裝上“智慧大腦”。一條條光纖就是傳導“神經”,12345市民熱線、12319城管服務熱線、城管通終端、恩施城事微信公眾號就是“耳朵”和“眼睛”,它們架起了市民與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橋梁,實現了城市管理的高效、全時段、全方位覆蓋。

自今年該系統上線以來,共采集、受理城市管理問題2365個,立案派遣并處理案件2216個,一批城市管理的陳年舊賬得到了集中解決,市容環境逐步改善,城市品位明顯提高,越來越多的市民感嘆城市管理更加智能、高效。

借助互聯網優勢,全市涉及城市管理行政審批事項全部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其中24項開通網上服務。所有審批事項均實現辦件零積壓、零投訴,群眾滿意率100%。

自此,州城管理進入了“數字時代”。

配備執法記錄儀和執法終端,城管執法模式從粗放型管理到推行“721”工作法,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變末端執法為源頭治理,城市服務、管理、執法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渣土運輸車安裝動態智能監管系統、餐館安裝油煙凈化設備,渣土揚塵、油煙污染等大氣污染防治有效推進。

簡化燃氣報裝流程,實現燃氣報裝“501”目標,用戶撥打12319即可做到“零審批、零材料、零跑腿、零費用、零距離,1個電話搞定”。

路上的井蓋缺失了,馬上有人修復;哪里有占道經營,執法人員就會快速勸離……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管,讓城市更美好。

“十四五”藍圖已然繪就,站在新的起點,恩施市城管人將進一步推動城市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人性化,讓恩施成為游客難忘眷戀的景區,讓州城成為市民引以為傲的城市?。瘟?nbsp; 龔俊  譚華)

責任編輯:呂婭丹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