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社會30人論壇專題研討會(81)聚焦“銀發經濟的現狀與展望”
摘要:銀發經濟的發展不僅有助于滿足老年人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成為拉動內需、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動力。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日前,老齡社會30人論壇、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院主辦專題研討會,聚焦“銀發經濟”,中國健康養老集團研究院院長、中國老齡產業協會老年宜居養生專業委員會主任張晉分享了“銀發經濟的現狀與展望”。張晉表示,從產業經濟來講,產品、用戶、渠道決定了未來經濟發展的三個重要的因素。從目前來看銀發經濟正處于萌芽及上升期,到達平臺期還有很大的空間,未來銀發經濟將成為拉動重要經濟最大的引擎。
當前,中國正逐步進入深度老齡社會。據相關數據,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已超過2億,占總人口比例不斷提升。這一群體在醫療健康、養老服務、休閑旅游、文化娛樂、教育學習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多元且強烈,催生出龐大的消費市場和經濟增長點。
銀發經濟的發展不僅有助于滿足老年人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成為拉動內需、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動力。然而,如何充分挖掘銀發經濟潛力,打造適應老年人需求的產品與服務,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值得進一步探討與思考。
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具體提出4個方面,26項舉措。這是我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事業產業協同,加快銀發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要有規?;?、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還要培育高精尖的產品和高品質的服務,說明在供給側方面這些方面存在短板。
張晉建議:首先擴大老年助餐服務,給老人提供個性化有品質的營養餐;其次是拓展居家養老服務;第三是發展社區便民服務,發展社區嵌入式服務;第四是健康服務;第五是完善養老照護服務;第六是豐富老年文體服務;第七是提升農村養老服務。
張晉認為,按照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的發展要求,通過六大行動助力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第一大行動是培育銀發經濟經營主體,發揮國有企業引領示范作用;第二大行動是推進產業集群發展,通過國外國內跨區域跨領域的國際性合作,打造銀發經濟產業園;第三大行動是提升行業組織效能,在這個領域組建跨區域跨組織跨行業的合作平臺或者聯合體;第四大行動就是推動品牌化的建設,支持連鎖化集團化發展,而且鼓勵行業協會舉辦優質渠道的對接會; 第五大行動是高標準領航行動,包括服務的標準化,文化和旅游產品的標準化,用品標準化,適老化改造標準化,智能技術應用的標準化等,高標準才能助力銀發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第六大行動是拓展消費供給渠道。
張晉表示,中國銀發經濟要發展七大潛力產業。第一大潛力產業是強化老年用品創新,第二大潛力產業是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第三大潛力產業是康復輔具產業,第四大潛力產業就是抗衰老產業,第五大產業是養老金融產品的研發,第六大潛力產業是旅游服務業,第七大潛力產業是適老化改造。
張晉提出支持銀發經濟發展壯大的六個方面的創新政策,強化關鍵要素支撐保障。
第一是加強科技創新應用,第二是完善用地用房保障,第三是強化財政金融支持,第四是推進人才隊伍建設,第五是健全數據要素支撐,第六是打擊涉老詐騙行為。
“既要管住老人的健康,也管住老人的錢。”張晉說。
責任編輯:楊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