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發展銀發經濟既利當前又惠長遠

2024-01-23 11:41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銀發經濟

摘要:“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與老年人相關的經濟活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發展新機遇。”

本報記者 | 程暉

1月22日上午,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張世昕、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明,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民政部養老服務司負責人李永新、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負責人朱光耀與會解讀《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答記者問。

 1月22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商務部等有關負責人與會解讀《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本報記者高弘杰/攝 

1月22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商務部等有關負責人與會解讀《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本報記者高弘杰/攝

新內涵:銀發經濟包含“老齡經濟”和“備老經濟”

“《意見》是新時代推動銀發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張世昕表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和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對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黨的二十大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都強調,要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編制了《意見》,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近日正式以國辦名義印發實施。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所謂銀發經濟就是特指為老年人提供產品和服務。而在此次吹風會上,《意見》中的銀發經濟有了新內涵——“我們廣泛征求了相關部門、專家學者、群眾代表的意見,參考了主要國家經驗做法,綜合考量后將銀發經濟界定為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具體來看,包含‘老年階段的老齡經濟’和‘未老階段的備老經濟’兩個方面。”劉明表示,這樣界定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首先,從國家的規劃引領看。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從財富儲備、人力資源、物質服務、科技支撐、社會環境五個方面明確了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度框架。“因此,將‘預備于老’的相關產業納入銀發經濟范疇,是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框架下的總體考慮。”劉明說。

其次,從個體的生命周期看。老年階段和未老階段并不是割裂開的,應作為有機整體統籌謀劃。在未老階段進行物質和財富儲備、健康管理,在老年階段才能更好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最后,從社會的代際傳遞看。銀發經濟發展離不開各年齡人群的共同參與。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變老,老年人的當下需求,將是年輕人的未來需要。社會共識的凝聚,更多人群的響應,為銀發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培育相關產業,促進代際和諧,既是發展銀發經濟的題中之義,也是必要一環。”劉明強調。

新舉措:4個方面26項舉措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吹風會上,張世昕指出,《意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促進事業產業協同發展,加快銀發經濟規?;?、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他介紹說,《意見》具體提出了4個方面26項舉措:一是發展民生事業,解決急難愁盼。以需求為牽引,從“關鍵小事”著力增進民生福祉,圍繞老年助餐服務、居家助老服務、社區便民服務、老年健康服務、養老照護服務、老年文體服務、農村養老服務等7個方面老年人急需的高頻服務,分別提出操作性強的解決方案。二是擴大產品供給,提升質量水平。重點開展培育高質量經營主體、推進產業集群示范、提升行業組織效能、推動品牌化發展、開展高標準領航行動、拓寬消費渠道等6大行動,通過高質高效的供給創造需求,提升銀發經濟整體規模。三是聚焦多樣化需求,培育潛力產業。圍繞老年用品制造、智慧健康養老、康復輔助器具、抗衰老產業、養老金融、旅游服務、適老化改造等7個前景好、潛力大的產業,制定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四是強化要素保障,切實把實事辦好。從科技創新應用、用地用房保障、財政金融支持、人才隊伍建設、數據要素支撐、打擊涉老詐騙等6個方面提出實實在在的一攬子支持政策。同時,《意見》還提出,要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

劉明也表示,推動銀發經濟發展,要堅持統籌協同原則,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兼顧老年期需求和全生命周期準備,統籌推動養老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促進多元業態深度融合,加強制度政策銜接配套,整體推進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就是說,在發展方向上,推動事業和產業協調統一、互促共進,實現‘1+1>2’的效果;在政策引導上,注重事業和產業的良性循環,促進相輔相成;在監督管理上,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實現規范健康發展。”

李永新指出,此次印發的《意見》對養老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要求。下一步,民政部將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增加養老服務供給。具體內容包括: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在可持續基礎上不斷擴面提質增效;完善養老照護服務,持續抓好老年人能力評估國家標準實施;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加強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等。二是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態。具體內容包括:發展智慧養老服務,開展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養老特色基地建設和智慧健康養老試點示范;推進適老化改造,持續落實“十四五”時期支持200萬戶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任務;發展養老金融,豐富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三是強化養老服務要素保障。具體內容包括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打擊涉老詐騙行為等。

“數字技術已經深度融入了我們的生產生活,但是老年人對數字產品和服務接受程度低,使用又不便捷。”何亞瓊表示,針對這些痛點,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創新,不斷完善數字化賦能手段,打破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具體措施包括培育壯大智慧健康養老產業、解決老年人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應用難題、加大數字助老惠老宣傳力度等。“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進一步引導生產企業、電信企業、互聯網服務商等,在產品和服務里融入更多對老年人的關愛,讓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數字技術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朱光耀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立足職能,積極促進銀發經濟發展,更好滿足銀發群體的消費需求,增進老年人福祉。重點將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優化銀發消費發展環境。積極發展健康消費,優化商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銀發群體健康消費需求;二是加強國際合作,促進銀發經濟發展;三是推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強化發展支撐。

新機遇:銀發經濟正在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支點

“《意見》圍繞人民群眾所盼所想,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既利當前又惠長遠。”張世昕分析,首先,發展銀發經濟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要。我國有近3億老年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老年人期待提高生活品質的愿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強,特別是以“60后”為代表的“新老年群體”,推動著需求結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既包括傳統的“衣、食、住、行、用”等實物需求,也包括健康、養老等服務需求,還有藝術、體育、休閑、娛樂等“詩和遠方”新需求。群眾有所呼,政策有所應。發展銀發經濟有利于順應這一發展趨勢,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產品和服務需求。

其次,發展銀發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銀發經濟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涵蓋一二三產業,孕育著新機遇,也必將催生新領域和新賽道。”張世昕表示,當前,我國銀發經濟剛剛起步,供給體系和能力尚不能有效滿足老年人需要,質量效率也有待持續提升。發展壯大銀發經濟,就是要以需求牽引供給,積極回應老年人核心關切,從“關鍵小事”著手,滿足各類養老需求,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同時,以供給創造需求,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建設現代化銀發經濟產業體系,將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最后,發展銀發經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與老年人相關的經濟活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發展新機遇。”張世昕強調,面向億萬老年人及家庭的銀發經濟,正在成為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支點,成為兼顧當前與未來、促進民生事業與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的新動能,成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的新支撐。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