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方案對粵港澳企業和人才極具吸引力
摘要:人才集聚是企業投資很關鍵的要素,隨著南沙的醫療和教育配套完善,以及按照香港標準建設的“港式社區”,都會帶動港澳企業、人才更加積極參與灣區建設,從而帶動更多跨國企業的投資和國際人才的落戶。
本報記者 | 崔立勇
國務院不久前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加快廣州南沙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戰略部署,是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推動創新發展、打造優質生活圈的重要舉措。
《南沙方案》引發各方高度關注,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對南沙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南沙的“任務書”和“時間表”清晰了
“南沙肩負著協同港澳、對外開放的使命,要構建國際交往新平臺,希望南沙能用好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加強南沙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間、企業間合作,借助‘一帶一路’、國際金融論壇等平臺活動,加強與國際的交流合作。”廣東省香港商會榮譽會長杜源申表示。
杜源申是在廣州長期工作生活的香港人,見證了粵港發展幾十年的變遷。就在《南沙方案》出臺的兩天后,廣東省香港商會參加了廣州市商務局、廣州市工商聯等機構主辦的“廣州港澳企業投資營商環境交流會暨投資南沙政策宣講活動”。作為商會的代表,杜源申和眾多港澳企業家一樣,致力全方位服務南沙發展。
杜源申表示:“南沙發展的進程已經走過了10多年,由于它的區域面積和規模是灣區三個重大平臺中(珠海橫琴、深圳前海、廣州南沙)最大的,其功能定位和產業規劃需要慎重謀劃,并通過相關政策的落地逐步厘清。《南沙方案》的出臺將加快南沙明確功能定位和產業規劃,也就是說,南沙這個發展平臺的任務書和時間表清晰了。”
“分析《南沙方案》中的眾多政策,我預期相關政策細則將在兩三年間逐步落地。”杜源申分析認為。首先,方案中科創、產業的政策對企業來說很有吸引力,企業投資首要看市場需求,大灣區市場廣闊,南沙先天區位優勢、大交通網絡以及航運和物流的產業基礎,能夠解決企業供應鏈網絡問題,在南沙一邊可以協同港澳,一邊可以聯動粵東西乃至華南;其次,人才集聚是企業投資很關鍵的要素,隨著南沙的醫療和教育配套完善,以及按照香港標準建設的“港式社區”,都會帶動港澳企業、人才更加積極參與灣區建設,從而帶動更多跨國企業的投資和國際人才的落戶。
吸引更多港澳青年人才創業就業
普遍認為,《南沙方案》最大的亮點在于全面,不局限于產業的合作,更關注到“人”——包括在南沙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醫療、養老、教育、交通的全方位需求,《南沙方案》都作出部署。特別是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南沙方案》將其列入五大任務之一,給出了相當利好的政策。
“本次國務院印發《南沙方案》,我感到特別激動。”作為廣州市人大代表,普華永道廣東市場主管合伙人、廣州及珠海主管合伙人王斌表示,相較于內地不少城市和地區,南沙配套了很好的港人子弟學校、高端的醫療服務、便利的碼頭交通,再加上《南沙方案》提出“個人所得稅高出港澳稅收部分免征”,以及各種創業補貼扶持政策,對于南沙吸引更多港澳青年人才有重大利好,也給港澳青年開拓了新的創業空間,確確實實體現了港澳居民在南沙的“市民待遇”。
王斌介紹說,普華永道廣州一直在引入港澳青年專業人才,幫助他們融入祖國發展大局。近幾年普華永道廣州在南沙打造了一支數據安全服務專業團隊,大約有50人,在創匯谷辦公,以服務南沙區域的廣汽豐田、廣州港以及高科技企業為主。這個創新業務的建立就是有賴于香港數據安全團隊的注入,把香港數據安全實驗室的運營模式帶到了南沙,落地運營近5年時間,成績斐然。
在南沙的港澳居民個稅標準是亮點
普華永道廣州稅務主管合伙人覃宇表示,《南沙方案》從國家層面確定了南沙的鼓勵產業可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相當于將企業稅負從標準稅率25%降到15%,對于企業(特別是盈利能力強的企業)有效降低稅負成本是一個重大利好。
在稅收優惠方面,橫琴已經提出了“雙15%”的優惠,而且細則也于6月份落地。“南沙和橫琴的產業各有側重,我們很期待南沙進一步出臺鼓勵產業目錄和實施細則。”覃宇說。
覃宇分析認為,《南沙方案》的另一個亮點在于個人所得稅,方案提出對于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個人所得稅稅負超過港澳稅負的部分。在大灣區內的9個城市中,除了南沙和橫琴,其他城市適用的是超過15%的高端人才補貼政策,而非免稅政策。橫琴的個稅政策與澳門對齊,南沙的政策則同時與港澳對齊。對港澳居民而言,適用的范圍更廣(不局限于高端人才)、力度更大(對標港澳居民在港澳的實際稅負)。“我們認為,南沙希望為港澳同胞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生活、就學、就業、醫療、養老的大環境,對個人落戶到南沙有更大的吸引力,很期待看到進一步的實施和操作細則。”
覃宇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三個重大平臺的功能定位各不相同、產業布局和戰略發展也各有側重。普華永道已協助諸多企業在三大平臺進行投資,建議企業要充分把握住政策紅利和國家賦予南沙的稅收優惠,綜合研判區位優勢和產業鏈布局的同時,可以關注其對高端人才引進、港澳青年落戶的公共服務政策,這將有利于企業在南沙落戶后的人才資源聚合。”
南沙擔當國際貿易樞紐的重要角色
《南沙方案》把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作為南沙發展目標。與其他兩個平臺相比,南沙優勢在于其區位處于灣區樞紐核心,同時具備了高新產業和金融服務、國際航運樞紐這兩個方面的強大功能,因此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南沙將承擔起面向全球經濟合作的戰略任務。
“南沙協同港澳高標準實施和對標多個國際貿易規則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將在規則對接、協同創新、產業合作、民生交流和要素交流方面創新出更多跨境模式,強化我國國際經濟合作。”普華永道中國綜合商務咨詢合伙人于勃認為,“加強國際經濟合作”是南沙與港澳共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的任務之一?;谀仙吃诳缇迟Q易實踐中具有區位、產業和人才三大優勢,南沙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重要的“樞紐”角色。
于勃也為南沙的跨境貿易提出了建議。首先,在規則銜接對接方面,南沙應積極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創新舉措,更有效推動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其次,南沙應繼續積極聯動港澳兩地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并對標《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貿易規則,包括鼓勵區內國際仲裁機構與境外知名仲裁機構及爭議解決機構開展業務合作;積極探索跨境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包括探索“數據海關”,為數字貿易的發展提供基礎,研究探索在區內設立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并探索建立與大灣區發展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
責任編輯:蔡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