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轉型仍是上半年醫藥行業投資主旋律
摘要: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醫藥醫療管理咨詢主管合伙人徐佳博士表示,我國利好政策對生物醫藥企業的支持與鼓勵,也將促進醫藥行業長期向好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普華永道9月21日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企業并購市場回顧——中國醫藥和生命科學行業》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醫藥和生命科學行業并購和交易市場交易節奏放緩,市場回歸理性。醫藥板塊交易數量和交易金額雙雙下滑,醫療器械板塊的交易數量創歷史新高,但交易金額有所回落。
2022年上半年,各主管部門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扶持醫藥行業的相關政策:3 月,國務院發布《“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進一步支持中醫藥產業全方位發展;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首部生物經濟五年規劃,對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詳盡的部署; 6月上交所發布《科創板器械企業第五套上市標準適用指引》,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為創新型醫療企業打通了上市通道。
2022年上半年,中國醫藥和生命科學行業并購交易較2021年下半年依然保持相當的活躍度,披露交易數量達到670宗,但醫藥與醫療器械之間呈現分化趨勢,整體交易金額較2021年下半年下降約40%至132億美元。
醫藥方面,在國家政策持續鼓勵醫藥創新的背景下,2022年上半年醫藥行業并購交易保持活躍,上半年交易數量達365筆。但受到醫藥板塊IPO市場疲軟、估值調整的影響,主導頭部交易的財務投資者參與基石投資、Pre-IPO等大型交易的數量有所減少,導致平均交易規模下降,交易金額環比下跌43%至91億美元。
醫療器械方面,2022年上半年醫療器械板塊交易數量持續增長,首次突破300起,創歷史新高;受大型交易減少的影響,交易金額下降至41億美元;體外診斷、影像、耗材等傳統器械領域以及數字醫療、手術機器人、數字化精密牙科器械等新興技術領域持續受到投資人關注。
在醫療行業并購方面,2022年上半年前十大交易金額合計26億美元,占總體交易金額的28%(2021年下半年為33億美元,占總比48%);中藥引領頭部交易,醫藥零售行業也嶄露頭角;大型國有和民營藥企引領的戰略投資在頭部交易比重相較去年有所上升。
2022上半年創新轉型仍是醫藥行業投資的主旋律,生物醫藥賽道投融資交易依舊保持火熱,但結構性轉向更早期的抗體、疫苗、基因技術等新興前沿領域,大型交易減少,導致整體交易金額下降;傳統制藥板塊的上市公司定增在2022年上半年趨于放緩,交易數量及交易金額均有所減少;醫藥外包板塊受制于生物制藥企業研發進度放緩,并購交易持續萎縮;醫藥流通領域并購整合持續推進導致交易金額逐年上升。
在醫療器械行業并購方面,2022年上半年未出現單宗超過10億美元以上的超大型交易。前十大交易的金額合計18.5億美元,占總體交易金額的44%(2021年下半年前十大交易金額為32.5億美元,占比48%)。頭部交易主要集中于心血管介入和其他醫用耗材、體外診斷及光學影像等細分領域,另有睡眠呼吸障礙治療儀細分賽道中的企業完成SPAC上市交易。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醫藥醫療管理咨詢主管合伙人徐佳博士表示:“受中國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和疫情的持續影響,醫藥及生命科學行業市場需求將不斷增加。我國利好政策對生物醫藥企業的支持與鼓勵,也將促進醫藥行業長期向好發展。盡管集采政策對醫療器械尤其是部分高值耗材產生影響,但長遠來看是對行業競爭格局的重塑,有利于行業健康良好發展。”
此外,由于當前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如9月出臺的拜登生物新政投資規劃和近期CIFUS對生物醫藥并購的延長審批,或將增加海外并購的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