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導報現場 正文

張勇在2022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說:阿里巴巴會始終扎根實體經濟

2022-11-09 17:30 中國發展網
數實融合 阿里巴巴 消費

摘要:張勇說:“這種信心源于阿里自身發展目標和國家長期發展目標的高度契合,源于全社會對用數字技術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高度共識?!?/p>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11月9日,2022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在上午的全體會議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分享了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中的觀察和實踐。

張勇表示,阿里的成長受益于時代機遇和中國大市場,“阿里巴巴會始終扎根實體經濟,積極參與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利用好數字技術幫助中小企業,推動產業變革加速到來”。

盡管疫情反復、全球通脹等挑戰不小,張勇對未來發展依然充滿信心。他認為:“這種信心源于阿里自身發展目標和國家長期發展目標的高度契合,源于全社會對用數字技術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高度共識。”

張勇在2022世界互聯網大會全體會議上發言

張勇在2022世界互聯網大會全體會議上發言

從“大流通”到“大物流”到“大計算”

張勇認為,過去二十多年的數字經濟發展,經歷了從“數字化的大流通”到“數字化的大物流”,再到“數字化的大計算”三個歷史階段。這三者,都深植于實體經濟。

從發軔于互聯網初期的淘寶天貓,到“新零售”的代表盒馬,再到數字化全面改造后的大型超市大潤發,都是“大流通”的代表,通過數字化的流通渠道、營銷方式洞察和創造市場需求。

數字化大流通的需求側,連接著廣大的中國消費者,它的供給側,則連接著千萬級的商家和多樣化的服務生態。

2022世界互聯網大會全體會議

2022世界互聯網大會全體會議

“大流通”的建設,催生了“大物流”,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又關聯一二三各產業,在疫情等非常時刻中更彰顯其戰略重要性。

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間,中國快遞業務量從57億件增長到超1000億件,連續8年居世界第一。這十年間,阿里巴巴集團的智慧物流平臺菜鳥,進行了物流要素的全面數字化,由此帶來的低成本、高效率,結合上中國獨特的消費和勞動力市場,成就了超大規模的高效快遞網絡。

而大流通與大物流所產生的數字化需求,進一步推動了大計算時代的到來。數字化延展到研發和制造等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部領域,也應用到城市和社會公共治理的方方面面。

“農業時代靠水利,工業時代靠電力,數字時代靠算力。”張勇認為,“計算正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通用能力,真正的云計算時代正在來臨。”

菜鳥物流車奔跑在大地上。“數字化的大流通”催生了“數字化的大物流”,貫通產業鏈各環節,造就了超大規模的高效快遞網絡

菜鳥物流車奔跑在大地上。“數字化的大流通”催生了“數字化的大物流”,貫通產業鏈各環節,造就了超大規模的高效快遞網絡

阿里巴巴會始終扎根實體經濟

“數據已成為整個社會新的細胞,數字基礎設施構成社會中新的骨架,產業數字化成為社會運行新的肌理。”在張勇眼里,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化學反應”主要源于對生產、設計與制造環節進行數字化重構,用大數據模型推演出最優流程。

在現場,他以“全球第一大港”寧波舟山港“港口大腦”為例,講述了數字技術如何深度服務實體經濟。

在阿里巴巴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協助下,舟山梅山港的智慧化程度大大提升:包括港區內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堆場的智能協同調度、龍門吊裝卸貨的高精度定位、泊位預測。根據船只停留時長、貨物類型、噸位等數據,合理分配泊位,分析裝卸在哪個堆場、放在上層還是下層。“單這一項,相當于為梅山港每兩年省出一個造價10億的泊位。”

張勇認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必將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阿里巴巴會始終扎根實體經濟,積極參與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利用好數字技術幫助中小企業,推動產業變革加速到來”。

梅山港實景圖。“港口大腦”實現資源高效調度,相當于為梅山港每兩年省出一個造價10億的泊位

梅山港實景圖。“港口大腦”實現資源高效調度,相當于為梅山港每兩年省出一個造價10億的泊位

數字普惠是平臺企業創造社會價值的最佳方式

在去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張勇宣布了阿里巴巴的兩大社會責任戰略——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和助力共同富裕。彼時他表示,希望真正跨出業務邊界,思考如何以平臺的力量,為社會發展帶來更多美好、更多亮色。

此后一年里,阿里巴巴發布了第一份系統性的ESG報告,展現了對于環境、均衡發展、企業治理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與行動,并在教育公平、鄉村振興等助力共同富裕議題上持續發力。

今年,張勇再次表達了他對于平臺社會責任的理解。在他看來,阿里作為平臺型企業創造社會價值的最佳方式,就是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進程中,幫助更多產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共享數字化紅利,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發展成果更普惠。

“2022年注定是歷史上非常關鍵的一年。盡管氣候變化、疫情反復、全球通脹等挑戰仍圍繞在周圍,但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發言最后,張勇說:“這種信心源于阿里自身發展目標和國家長期發展目標的高度契合,源于全社會對用數字技術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高度共識。”

責任編輯:崔立勇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