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2023年上半年上市銀行利潤增速放緩,下半年壓力仍將持續
摘要:58家上市銀行整體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50%,較上年同期增速回落明顯,撥備前利潤下降1.78%。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道
普華永道9月22日發布的《銀行業快訊:2023年半年度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顯示,2023年上半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平穩,但面臨新的困難與挑戰,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基礎仍需穩固。銀行業直面挑戰,加大力度服務實體經濟。上市銀行利潤增速放緩,總資產保持增長,銀行業績分化愈加明顯。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主管合伙人張立鈞表示:“上半年,在保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基礎上,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穩固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從總量、結構、價格三個層面推動經濟高質量運行。銀行業全面加強防范和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重視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加強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切實優化民企融資環境。”
2023年上半年,受持續讓利實體經濟及市場利率整體下行等因素影響,58家上市銀行整體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50%,較上年同期增速回落明顯,撥備前利潤下降1.78%。盈利能力下降,58家上市銀行盈利指標呈下行態勢。凈利差、凈息差持續收窄。上市銀行利息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有所回落,其他非利息凈收入成為營收增長主要來源。
普華永道中國北方區金融業主管合伙人朱宇表示:“由于銀行業績與整體宏觀經濟周期相比具有滯后性特征,預計下半年銀行業面臨的壓力與挑戰仍將持續。商業銀行一方面將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發展,全面深化數字化轉型,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另一方面應考慮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升資產質量,加強風險防控能力,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上半年,上市銀行整體資產較2022年末增長8.19%,在高基數上繼續保持同比多增,且高于GDP增速,信貸增長穩定性加強。大型銀行擴表增速再次領跑,穩定發揮“頭雁效應”;股份制銀行較上年同期增長提速,但受制于資本制約,增速低于大型商業銀行。
2023年上半年,上市銀行客戶貸款持續增加,貸款余額158.83萬億元,較2022年增長11.58萬億元,增幅7.86%,相比2022年下半年增速顯著回升4.47個百分點,高于上年同期增速0.15個百分點。其中,大型商業銀行增速最快,其次是城農商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上市銀行對公貸款同比增長13.52%,加大了對基建、綠色、科技創新的信貸支持。零售貸款增長乏力,消費、按揭貸款增長需求不足。2023年上半年,上市銀行零售貸款總額56.65億元,較年初僅增長2.21%,增幅趨緩。
資產增量投放,風險指標穩中承壓。2023年6月末,58家上市銀行整體關注率、逾期率、不良率分別較年初高點回落0.07個、0.04個和0.02個百分點,且同期不良核銷及轉讓規模亦下降,各項風險指標及風險抵補能力保持穩健。
2023年6月末,上市銀行整體撥貸比為3.15%,與上年末基本持平;撥備覆蓋率為241.64%,較上年末增加4.14個百分點。商業銀行應關注《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對不良貸款規模和比率的影響。上半年上市銀行不良資產核銷及轉出金額4133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1.55%。
2023年6月末,上市銀行負債總額為263.88萬億元,較2022年末增加21.01萬億元,增幅8.65%。負債結構方面,客戶存款仍是上市銀行主要的資金來源,大型商業銀行和城農商行的存款占比均有所提升,同業負債占比均有所下降。
2023年上半年,各家商業銀行積極響應國家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繼續擴大貸款投放以暢通經濟金融良性循環,銀行業利潤增速放緩。截至2023年6月末,上市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均呈下降趨勢。
朱宇表示:“展望未來,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復蘇道路曲折,不同區域之間分化加劇,部分發達經濟體加息對全球經濟金融的累積效應將繼續顯現。國內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與挑戰,經濟恢復的內生動力有待加強,消費仍需提振,投資者信心有待進一步增強。近期,國內政策著力于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與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平穩向好。”
普華永道此項研究的58家上市銀行相當于中國商業銀行總資產的82.96%和凈利潤的90.42%
責任編輯: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