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讓孩子享受得到,又讓家長承受得起!發改委將選100城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
摘要:到2025年,通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推動兒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兒童友好要求在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等方面充分體現。
中國發展網訊 10月15日,國家發改委聯合22部門印發《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兒童友好是指為兒童成長發展提供適宜的條件、環境和服務,切實保障兒童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
《指導意見》從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益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等5個方面提出24條重點舉措,圍繞托育、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人身安全、福利保障、交通出行、城市空間、社會環境等領域提出具體措施。
15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兒童友好城市有關情況。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通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推動兒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兒童友好要求在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益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等方面充分體現。
對于試點城市有何考量?
“我國不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兒童工作基礎條件各不相同,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必須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在發布會上表示,《指導意見》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改革創新,探索建設模式經驗,積極發揮引領作用。做好“兩個堅持”:
堅持試點先行,通過試點創新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路徑模式。為有序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確保建設質量和效果,將在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中選取改革意愿強、經濟基礎實、建設條件成熟的100個左右城市作為試點城市,先行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
在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主體作用,注重個性化探索、差異化建設路徑和建設模式。另一方面又要注重提煉總結共性制度建設、標準構建成果,上升為全國性制度安排,以便在更大范圍內復制推廣。同時,還將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藥引子”作用,對建設成效突出的地方予以引導激勵支持。
堅持系統觀念,將兒童友好融入到新型城鎮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在市政建設、公共建筑等方面明確兒童空間、設施等“硬標準”,在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方面提升服務質量“軟標準”。
創新城市公共設施建設,重點要規劃建設提供兒童學習、游戲、體育鍛煉、勞動實踐、科技體驗等寓教于樂的兒童活動場地設施,拓展親近自然的戶外空間,加強城市空間和服務設施適兒化改造。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模式,要在堅持公益性定位前提下,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可以市場化的領域,參與開發和提供多樣化、多層次服務項目,不斷豐富擴大有效供給,既要讓孩子享受得到,又要讓家長承受得起。
歐曉理表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聯合相關部門完善政策措施,既發揮好中央頂層設計、科學規劃、統籌指導作用,又充分落實地方屬地主體責任和主觀能動性,著力推動《指導意見》落實落地,進一步為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促進兒童優先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責任編輯: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