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發改委 正文

如何建設城市,才能從一米的高度看到幸福?(3)

2021-11-15 14:55 中國發展網
兒童友好 兒童友好城市

摘要:城市是成年人的,也是兒童的,但歸根結底是兒童的,未來的高水平的城市一定是關愛兒童的城市,一定是兒童友好城市。

今年3月,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提出優化兒童發展環境,切實保障兒童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并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列入重大項目。

640

6個月后,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個部門聯合下發《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正式確立了我國今后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政策指引。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推動兒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兒童友好要求在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等方面充分體現。到2035年,預計全國百萬以上人口城市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超過50%(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0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數據,全國市區人口達百萬以上的城市達236個),100個左右城市被命名為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兒童友好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識。

這也意味著,到2035年,全國主要城市都將納入到兒童友好城市的建設體系中。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在介紹指導意見出臺背景時說得很明確:我們的城市要讓人民生活更美好,首先要對兒童更友好。

“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突破60%,城市正成為越來越多兒童成長發展最重要的外部環境。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一些地方習慣于將兒童發展作為城市發展的附帶問題考慮,城市建設主要基于成年人群的活動模式、使用需求,面向兒童的服務供給、設施配備、空間規劃等存在缺位,“一些城里孩子,缺的不是營養,缺的是運動”。隨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人民群眾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弱有所扶”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億萬家庭期盼孩子們成長得更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托育、衛生健康等公共服務,有更多“讓孩子們跑起來”的公共空間,有更加安全舒心的成長和發展環境。”

從共識到實踐

頂層的政策設計出臺后,如何有效落地成為更需要關注的。

“盡管‘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沒有統一的模式,但應該有‘中國范式’。”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女規劃師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張菁表示。

在標準制定方面,她建議,基于我國城市發展特色,結合國際“兒童友好型城市”特征內涵,編制《中國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標準》,建立“中國范式”,為我國“兒童友好型城市”的創建提供指引,為中國城鎮建設成為滿足兒童健康成長需要的兒童友好型美好家園提供技術支撐。

在公共服務設施方面,張菁認為,應該助力建設公平、健康、關愛成長的服務設施。建設增加0-3歲嬰幼兒照護設施,另一方面結合生活圈增加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的建筑面積,如雄安新區規劃將“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青少年服務設施”納入5分鐘生活圈,建筑面積200~400平方米。通過結合社區活動中心、圖書館開設兒童作業室,提供安全健康的課后學習場所,優化“第二課堂”行動;推進“母嬰室、兒童廁位”行動;加快在建筑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或者日人流量超過1萬人的公共場所建設母嬰室、兒童廁位以及兒童洗手池。

據專家測算,如果在小區更新或新社區規劃建造前融進兒童友好元素,每個小區可能需要犧牲8-10個車位,相較改造完成后再開辟兒童活動空間,成本約能節省兩成。一步到位的改造方案和建設規劃,推行過程中鄰里糾紛也會少很多。因此,專家認為,倡導兒童友好社區、街區和城市的建設,一開始就應堅持“兒童優先”,保證兒童的活動空間,“不是只有車位增加、綠化增加、商業配套才叫‘剛需’,不能為了幾個車位忽略一個小區20%的兒童訴求——這代人的需要和下一代人的明天要同時兼顧。”

2018年,中國兒童友好社區專業委員會委員吳楠曾到慕尼黑和柏林考察國際先進的兒童友好社區打造范本。在柏林,讓他印象最深的,是當地堪比數碼產品說明書一樣詳細的公共空間兒童設施管理規定。而在國內,兒童游樂設施等設計標準的規范相對匱乏,以滑滑梯為例,很少有器材廠商關注適合4-6歲兒童玩耍的滑梯,其高度、坡度、材質、硬度等應分別控制在一個什么樣的合理區間。

目前國家并沒有出臺具體的量化指標,意在鼓勵各地試點。中國兒童中心事業發展部負責人宗麗娜建議,每座城市要因地制宜,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做。同時可以適時借力,借助專家力量、兄弟城市的建設經驗等。

深度參與深圳兒童友好城市創建的劉磊也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全球推進兒童友好城市或社區的過程中,是依據不同城市的特點來制定目標及計劃,例如在非洲的某個城市能夠解決基礎的孩子溫飽問題,提供干凈的飲用水即可。

不論怎樣,兒童友好城市的建設肯定不容易,但絕對有意義。正如歐曉理在2019年接受我們采訪時所說:

兒童友好城市將成為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平臺,在這個營造下一代幸福成長環境的平臺上,需要每個城市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落實相關的政策措施,用好各行業的人才物力資源,匯集大家的夢想、努力和汗水。讓我們的兒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文化等,讓困境兒童和殘疾兒童得到關愛和照顧,讓兒童自由探索身心健康、茁壯成長。城市是成年人的,也是兒童的,但歸根結底是兒童的,未來的高水平的城市一定是關愛兒童的城市,一定是兒童友好城市。

參考資料:

1、《肥胖、抑郁、人數下降……兒童友好城市,能否治愈城市兒童?》,2021,11,南方周末

2、《兒童友好城市如何建 江蘇多地列入發展規劃》,2021,11,新華日報

3、《張菁:“兒童友好”讓生活更美好》,2021,05,中國建設報

4、《讓他們共享和參與 打造適宜兒童成長的城市》,2019.07,中國經濟導報

5、《國外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特色做法》,2021.04,群眾

6、《兒童友好型城市 | 從一米的高度看城市》,2020.06,知乎

7、《100個兒童友好城市,這么選這么建》,2021.10,中國經濟導報

責任編輯:宋璟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麻豆